奇书网

奇书网>大唐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 第109章 全村分利(第1页)

第109章 全村分利(第1页)

第109章全村分利!

李丽质笑了笑,“小郎君,这些是卖煤炭的钱,10斤卖12文钱,这些是全部收益。”

“什么时候开始卖的,这么快吗?”

“都是阿耶买的,他说用得上。”

萧然恍然大悟,李世民买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之前一直不卖,突然如此应该是和昨天有关系。

“一共是多少?”

“120000文,按照分成,我留下了48000文,这些就是小郎君和栲栳村的。”

运输售卖方面的支出是李丽质的,挖煤洗煤的开支是萧然的。

萧然喊了一声,张大郎李恪程处默秦怀道几人过来搬东西。

“这么多钱?”李恪也看到了。

没有多问。

“这些是煤炭的钱,这个是家里的,让二娘找个地方放,这些先放在院子里面”

张二丫看到也是被吓一跳,这么多开元通宝还是第一次见。

萧然的很多东西价值远超这些开元通宝,但是这么多放在一起冲击力很大。

萧然不愿意管钱这些,都是张二丫管。

为了算账,张二丫跟着学了些阿拉伯数字。

简单统计是可以的,太复杂了不行,因为不识字。

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张二丫会跟着张锦禾学学。

只是现在认识的字也不多。

这个时期,底层不识字的人开始识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流程”。

但核心逻辑是从生活实用出发,依托简单工具和口传心授,逐步掌握基础汉字,而非先系统学习偏旁部首。

从“生活必需字”入手,跳过复杂理论。

普通人识字的目的是“能用”——比如记账、认姓名、记简单物件。

这些字多是象形、指事类的简单字,字形直观,容易通过“字形联想意义”记住,不需要先学偏旁。

依托启蒙教材,以“背诵加临摹”为主。

这个时代虽无拼音,但有成熟的启蒙读物,比如《千字文》《急就篇》《开蒙要训》等。

这些读物多是四字一句、押韵顺口,包含日常用字如《急就篇》分“姓氏”“器物”“动植物”等类别,方便归类记忆。

这和一千多年后“先学拼音、再学偏旁”的系统教育完全不同,更贴近“生存需求驱动的碎片化积累”。

张锦禾到了之后,萧然把情况说了一下。

“小郎君,那这些钱,怎么安排?”张锦禾询问萧然。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留下一部分,让村正阿翁和几个长辈共同保管,这个不是不信任阿翁。”

张锦禾听完,笑着点头:“小郎君考虑得在理,这法子妥帖。”

旁边的李丽质也说道:“村里三十多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有的人家日子宽裕些,有的还指着这点钱添件衣。”

“若是只让村正阿翁一人管着,哪怕阿翁再公正,保不齐有人私下嘀咕‘是不是多给了谁家’‘钱会不会动了手脚’。”

“人嘴两张皮,闲话说多了,容易伤了村里的和气。”

张锦禾非常赞同,“阿翁,三祖父几个同辈的,加上小郎君,村里其他人应该是不能再说什么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