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善哉!经史子集乃华夏之根,农桑工艺系民生之本,若能将这些知识系统整理,不仅能让学子治学有依,更能让后世子孙知晓先贤智慧。”
“此事功在千秋,老夫愿尽毕生所学,助力大典编纂!”
几个大儒很支持,李泰把几人请到另一本,商量大典的事情。
就剩下李渊,萧皇后和孙思邈几人。
“这小子,不错不错!”李渊也是打心底为大唐高兴。
“以后青雀有的忙了。”萧皇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孙思邈看了看萧然的方向,佩服的还是萧然。
之前的孙思邈是想继续云游四海的,现在真的走不开了。
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里的事情很有意义。
萧然也是有趣的人。
孙思邈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多久。
院子里面饭菜香味弥漫,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小公主带着几个小公主到处跑,喊其他人吃饭。
高阳小公主融入的很好,来了之后完全就不想回去了。
觉得这里比皇宫好玩。
饭后几个老人喜欢喝一杯茶,萧然和李丽质也坐在院子里面。
李丽质拉着萧然的手,“小郎君,多谢!”
萧然帮了大忙,不仅仅是大唐,还有李世民一家。
“五娘,说这个见外了!”()
目光扫过信纸,李世民那熟悉而郑重的字迹映入眼帘,每读一句,他的眼底便亮一分,眉宇间的急切渐渐化为难以抑制的狂喜。
“阿爷。阿爷全力支持!”
李泰猛地攥紧信纸,声音带着哽咽的激动,反复诵读着“所需人财物力,尽可奏报,朕必一一应允”,嘴角的笑意再也绷不住,灿烂得如同正午的阳光。
他想起之前对经费、人力的顾虑,此刻尽数烟消云散,心中只剩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阿爷不仅调拨内府银钱,还令各地官府搜罗藏书、派遣大儒协助,这份沉甸甸的支持,让他愈发坚定了编纂《贞观大典》的决心。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李泰原地踱了两步,猛地转身,朝着萧然的房间大步跑去。
他此刻满心都是欢喜,只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那个点醒他、为他指明方向的人。
“小郎君!小郎君!”
李泰推开萧然的房门,语气急切又雀跃,手里的信纸还在微微晃动,“阿爷批复了!他全力支持我们编纂《贞观大典》!”
对此萧然并不意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需要如此一部巨著!
隋末战乱让大量古籍焚毁散佚,文化传承几乎断裂。
贞观朝虽国力渐盛,但“文治”仍显单薄,一部包罗万象的大典能系统整理天下典籍,让先贤智慧得以延续。
为盛世注入文化灵魂,让“贞观”不仅是政治经济的繁荣,更是文化的昌盛。
李世民一直以“明君”为目标,渴望超越前代帝王。
编纂《贞观大典》这样的旷世巨著,既能体现他“兴文治、传文脉”的远见,又能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国力与气度。
唯有盛世,才有能力完成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贞观气象”。
大典收录的经史子集、农桑工艺等内容,能惠及各行各业的人,让百姓感受到王朝对“知识”和“民生”的重视。
同时,文化的统一与传承能增强天下人对大唐的认同感,让贞观朝不仅有“硬实力”,更有“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