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唐境内 > 第172章 送聘礼(第3页)

第172章 送聘礼(第3页)

【大唐皇帝令:

盖闻农为邦本,稷乃民生,自古圣君重稼穑以安黎元,显仁政以固社稷。

今萧然,居栲栳村,殚精竭虑,育得新粮三物。

土豆、红薯、玉米。其土豆亩产四千五百斤,红薯亩产六千斤,玉米亩产一千二百斤。

远逾粟麦之收,可解万民饥馑之困,可补边军草料之缺,实乃济世奇功,泽被天下。

朕嘉其忠忱,念其功绩,及诸参与者之劳,特颁此令,以昭恩赏,以励农功。

一、赏萧然:

封尔为“农稷县伯”,虚封食邑七百户,实授永业田十顷,就近划拨栲栳村,供尔续研新粮之术。

另划拨百亩为“皇家新农试验田”,命工部督造地窖、磨房、灌溉之渠,户部拨专款以充试验、传艺之需。

设“农学馆”于栲栳村,允尔自主招收村民、子弟传习新粮栽种之法。

户部遣农官一员协助记录农技,汇总成册,颁行天下州县,免“口传心授”之偏差。

授尔“边军农务顾问”之衔,边军驻地试种新粮遇困,可遣使请教。

尔若愿亲往指导,凭朕赐鎏金令牌,可调动沿途驿站,食宿皆由官府供给。

赐禁军精锐二十名,伪装为村民或帮工,护尔家宅及试验田,防歹人觊觎、外邦探子潜入,确保尔及新粮之安。

免尔直系亲属三世徭役赋税,亲属需就医者,赴就近州府官医免缴资费。

需就学子弟,入州府官学免束脩之费。

命工部按尔所设计五齿钉耙、玉米脱粒器样式,造农具两套:

一为常用之具,助尔农作。

一以鎏金装饰,赐为传家之物,彰尔农功之伟。

自今岁始,每年新粮收获之时,朕遣使臣赴栲栳村慰问,察新粮培育之况,带回样本,以慰朕念。

尔之永业田、试验田,仅限农功试验,不得转卖、典押、弃种。

他日若无意农务,需将田亩、农技文书一并缴付官府,确保技艺不失。

其“农稷”之号,为功而设,若其后裔无农功传承,袭爵时去“农稷”二字,仅称“开国县伯”,以守“非功不爵”之制。

二、赏种植参与者:李明达,李梵音。等人亲与萧然培育新粮,执耒耜、辨薯苗、护薯田,虽为金枝玉叶,不避泥涂劳作,亦有微功。

各赐锦缎百匹、黄金百两,以彰其劳,以慰其心。

三、赏栲栳村:栲栳村村民,助萧然垦田、护苗、传讯,同心协力,使新粮得成,功不可没。

免全村次年半税,赏谷种千石,以济春耕之需,以感村民之诚。

四、刻石立碑:命州府于栲栳村显要处,立“新农济世碑”。

碑文详载萧然培育土豆、红薯、玉米之始末,及李明达等人参与之劳,刊朕此令于碑侧,使后世知朕重农敬贤之心,知新粮济世之由,永垂不朽,以励天下农者。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圣旨宣读完毕的瞬间,晒谷场的寂静被轰然炸开的欢腾冲散。

栲栳村的村民们或是互相攥着胳膊跳起来,或是弯腰抹着眼角的湿痕,连平日里最拘谨的人,都忍不住扯着嗓子喊两句。

有人往田埂上跑,要把这消息告诉还在地里忙活的人

邻村来围观的人都站在村口没挪步,有人扒着栅栏往里望,有人凑在一起低声叹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