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唐好玩么 > 第194章 李世民的态度(第3页)

第194章 李世民的态度(第3页)

对此萧然并不意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需要如此一部巨著!

隋末战乱让大量古籍焚毁散佚,文化传承几乎断裂。

贞观朝虽国力渐盛,但“文治”仍显单薄,一部包罗万象的大典能系统整理天下典籍,让先贤智慧得以延续。

为盛世注入文化灵魂,让“贞观”不仅是政治经济的繁荣,更是文化的昌盛。

李世民一直以“明君”为目标,渴望超越前代帝王。

编纂《贞观大典》这样的旷世巨著,既能体现他“兴文治、传文脉”的远见,又能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国力与气度。

唯有盛世,才有能力完成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贞观气象”。

大典收录的经史子集、农桑工艺等内容,能惠及各行各业的人,让百姓感受到王朝对“知识”和“民生”的重视。

同时,文化的统一与传承能增强天下人对大唐的认同感,让贞观朝不仅有“硬实力”,更有“软实力”。

一旦完成!

这部大典将成为古代文化整理的典范,其“包罗万象”的编纂理念和体例,会影响后世数百年的类书编纂。

贞观朝也将因这部书,成为文化传承的“黄金时代”,彻底摆脱隋末战乱带来的文化荒芜印象。

当时周边国家纷纷派使者学习大唐文化,《贞观大典》的诞生会让大唐成为东亚文化中心。

使者们带回的不仅是典籍内容,更是对“贞观盛世”的敬畏,让大唐的影响力从军事、经济延伸到文化领域,巩固天朝上国的地位。

后世提及贞观之治,除了“房谋杜断”“魏征直谏”,更会想起《贞观大典》这部文化巨著。

它让“贞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年号,而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代名词,极大提升了贞观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让其成为后世盛世的“模板”。

萧然也看了一下李世民的书信内容。

“应该栲栳村会来不少人。”萧然走出房间,找到张大郎。

让他去村里找人盖房子。

现在快入冬了,村里人稍微闲下来,有足够人手建房子。

没多久,李世民给萧然的赏赐也到了。

“今天这是什么情况?”李恪人麻了,东西实在太多。

“这是阿爷给小郎君的,小郎君提议编纂贞观大典的赏赐。”

虽然是给萧然的,但是李丽质比萧然还高兴。

张大郎,程处默,秦怀道几人也暂时放下烧玻璃的活,跟着帮忙搬东西。

张二丫和张锦禾几人又腾出来一个房间。

萧然家里也需要扩建一下。

随着人越来越多,得找人帮忙干活,不能让张二丫几人一直这样干。

这个问题是萧然疏忽了。

现在萧然也算是大户人家,府上找点长工不过分。

傍晚,虞世南,孔颖达,褚亮几人也回到小院里面,没有到吃饭的时间,习惯了和李渊孙思邈闲聊。

李泰兴冲冲地说起编纂《贞观大典》的事,以及李世民全力支持的批复。

原本还在闲谈的几位大儒,瞬间停下话语,眼神里满是惊讶与振奋,脸上的笑意渐渐蔓延开来。

虞世南捋了捋白的胡须,眼底闪烁着对典籍的敬畏与热忱,语气难掩激动:

“《贞观大典》?包罗万象,整理天下散佚典籍?这真是千古盛事!”

“隋末战乱,多少先贤智慧付之一炬,老夫每念及此,便痛心不已。”

“如今朝廷鼎力支持,四郎牵头,这正是抢救文脉、传承经典的绝佳时机!”

孔颖达作为经学大师,深知典籍散佚对学术传承的打击,他连连点头,语气坚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