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舟愣住。
“你还记得吗?”洪雅瑜轻声说,“研二那年,你通宵改论文,我也是这样给你送过一次夜宵。你说‘科研这条路太苦,但有人陪着就不冷’。”
他喉头一哽。
“我不是来劝你收手的。”她直视着他,“我是来告诉你,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站在你这边。哪怕全世界都说你是疯子,我也相信你心里那团火,是为了照亮更多人。”
许青舟低下头,不敢看她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一直在逃避这份感情。不是因为不爱,而是怕??怕她的温柔会让自己软弱,怕她在未来的风暴中受伤。可此刻,这碗面、这个人,却成了他坚持下去最坚实的支点。
“雅瑜……”他声音微颤,“如果接下来的事闹大了,我可能会被停职、调查,甚至……进监狱。”
“那我就等你出来。”她微笑,“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科学家不该怕黑暗,因为他们本就是追光的人。”
第二天清晨六点整,科技委调查组准时抵达。
带队的是副主任李振邦,一位以铁面著称的老派官员。他听取了各方陈述,查看了许青舟提交的全部材料,尤其在看到“赤霄计划”与资金异常的证据链时,眉头始终未展。
上午十一点,他在第七会议室召开紧急听证会。
杨方旭率先发言:“许青舟同志的行为严重违反科研纪律,在重大任务攻坚期制造内部矛盾,恶意散布未经证实的阴谋论,导致项目进度受阻。我建议立即暂停其项目总负责人职务,交由专家组接管。”
全场目光聚焦于李振邦。
就在此时,裴胜若缓缓起身。
“我反对。”他声音不大,却极具分量,“许青舟所提交的每一份证据,我都亲自核实过。特别是那份三年前的‘赤霄’图纸,确系杨副院长亲笔签署。而资金流向问题,也已有第三方审计初步确认存在违规转移迹象。”
他环视众人:“各位,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一个职位归属,而是一个方向选择??我们要的是造福人类的航天技术,还是服务于少数人野心的战争机器?”
会议室一片寂静。
李振邦沉吟良久,终于开口:“鉴于当前情况复杂,且涉及国家安全与科技伦理双重议题,我宣布:自即日起,‘场域动态密封系统’项目暂停一切对外合作与技术输出;成立独立复核委员会,由裴胜若任主席,许青舟列席陈述;原定十三天后的成果展示延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他看向许青舟:“你暂时保留技术主导权,但须每日向调查组汇报进展。如有隐瞒或阻碍审查行为,将依法追责。”
散会后,陈建峰在走廊拦住许青舟。
“你赢了第一步。”他说,“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我知道。”许青舟望向窗外初晴的天空,“可只要太阳还在升起,我们就还有机会。”
三天后,新一轮封闭测试开始。
这一次,许青舟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四十八小时的连续运行实验,全程录像并实时上传至科技委监管平台。系统表现稳定,能量损耗率低于预期0。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最后一次测试中,他们意外捕捉到一种新型量子隧穿效应??这意味着该密封系统不仅能用于航天器,未来还可拓展至深海探测、极端环境生命维持等领域。
消息传出,国内外多家权威期刊主动联系希望发表论文。
许青舟却全部拒绝。
他在实验日志末尾写道:“真正的科学,不在于发表多少文章,而在于是否经得起良知的审判。”
第十二天傍晚,裴胜若找到他。
“复核委员会做出最终决议。”老人递过一份文件,“项目将继续推进,但划归民用航天序列,禁止任何形式的军事用途转化。杨方旭因涉嫌利益输送接受组织调查,‘暗河工程’正式终止。”
许青舟接过文件,久久不语。
“你觉得,这就结束了吗?”裴胜若忽然问。
“没有。”他摇头,“只要人性中的贪婪还在,类似的斗争就会不断重演。但我们至少争取到了一次胜利??让科学回到了它应有的轨道。”
夜幕降临,西山壹号院再次亮起灯火。
许青舟坐在书桌前,打开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开始撰写一篇全新的论文,标题为《基于非线性场耦合的动态密封理论及其在深空探索中的应用前景》。
他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像是刻进历史的碑文。
窗外,星辰璀璨,银河横贯天际,仿佛无数未被命名的旅程正在悄然启程。
而在遥远的未来,或许某一天,一艘以“青舟”命名的星际飞船将穿越虫洞,驶向半人马座α星。
那时,人们不会记得权力的倾轧、阴谋的阴影,只会记住??曾有一个科学家,宁可孤身对抗整个世界,也要守护那束最初照亮宇宙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