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免费阅 > 第517章 两连败人类要输了(第2页)

第517章 两连败人类要输了(第2页)

女儿仍在熟睡,脸颊红扑扑的。

周南握着U盘,指节泛白。他蹲下来,额头抵住沙发边缘,久久不动。

肖萌默默走进卧室,拿出日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她写下:“今天收到一份死亡礼物。它不沉重,反而轻得像一片羽毛。可正是这份轻,压得人心碎。”

半小时后,周南出现在工作室。他将U盘插入接口,加载音频。屏幕上跳出一段极其微弱的声波曲线,几乎贴近基线,但确实在跳动,规律而坚定,像雪地里一行浅浅的脚印。

他闭眼聆听。

起初什么也没有。

然后,一丝极低频的震颤渗入耳道,如同地底深处传来的脉搏。接着是吞咽时喉管挤压空气的“咕”声,断续三次。最后一次尝试发声时,声带轻微摩擦,产生了一个介于“啊”与“嗯”之间的模糊音素,持续0。6秒。

技术人员标注的名字是:《我还在这里》。

周南打开编曲软件,新建轨道,导入这段音频。他没有做任何修饰,没有提升增益,没有加入混响。就让它保持原样,脆弱、残缺、真实。

他在下方添加钢琴伴奏,左手弹奏单音重复动机,模仿心跳;右手以极简的和弦点缀,像星光洒落。整首曲子没有任何高潮,只有缓慢推进的平静,如同陪一个人走完最后一程。

命名:《未完成的告别》。

傍晚,他把初版小样发给了李静。附言:“用了您提供的原始音频,未作处理。若您觉得不合适,请随时告诉我删除。”

不到十分钟,回复来了:“谢谢。我丈夫听了,哭了很久。他说,这是儿子这辈子第一次‘说话’,也是最后一次。”

那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女儿已经能坐稳,自己抓着勺子舀粥,虽然洒了一身。肖萌一边擦桌子一边笑骂,周南则举着手机偷拍,镜头晃动,画面里全是琐碎日常:米粒粘在孩子嘴角、汤勺叮当碰碗、窗外夕阳把玻璃染成橘红。

视频结尾,女儿突然抬头,冲镜头咧嘴一笑,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抱!”

周南按下停止录制,眼眶发热。

他知道,这张专辑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主打歌”。不会有朗朗上口的副歌,不会有炫技编曲,也不会迎合市场审美。它注定小众,甚至可能被批“晦涩难懂”。但他不在乎了。

第二天清晨,他联系团队,宣布调整《众声》发布形式:不再举行商业发布会,不安排打榜宣传,不在流媒体平台做算法推送。取而代之的是,在全国三十个合作学校同步举办“闭眼聆听会”。

规则很简单:关灯,静坐,闭眼,全程不许拍照录像,只允许用心听。

消息传出,业内哗然。投资人打电话质问:“你知道这张专辑预期收益是多少吗?你现在搞这种行为艺术,等于放弃主流市场!”

周南平静回答:“我不是在做音乐产品,是在做一场集体疗愈。如果有人非要拿它当商品估价,那它的价值就是零。”

对方怒挂电话。

但他没想到,这场“反营销”反而引发了更大关注。许多普通听众自发组织线下聆听活动,咖啡馆、图书馆、大学教室,甚至公交车上的午休时间,都有人在播放《众声》试听片段。有人留言:“听完《我没有安静》,我给我母亲打了十年来最长的一通电话,听她絮叨菜价和邻居八卦,一次都没打断。”

更意外的是,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听障舞者上传了自己根据《众声》即兴创作的手语舞蹈。她将每一段声音转化为肢体语言:心跳化作胸腔起伏,风声变成手臂划弧,电子合成语音则用指尖颤抖表现。视频配文:“我能‘听’到你们听不见的东西。”

一夜爆火。评论区涌进thousands条留言,其中一条写道:“原来聋人不是生活在寂静中,他们只是用身体在听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方面再次来函,邀请《众声》作为官方文化项目参与全球巡展。展览主题定为:“人类声音的多样性图谱”。策展人特别强调:“这不是关于残疾的艺术展,而是关于人性完整性的见证。”

与此同时,“暗声档案”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团队引入AI情感识别模型,帮助家属分析亲人录音中的情绪波动趋势,尤其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衰退阶段的情绪追踪。广州基地一名医生反馈:“有位老人连续三个月每天重复讲述同一件事??他年轻时修铁路的经历。家人原本以为他是混乱,但通过声纹比对发现,每次叙述中他对‘战友名字’的发音强度都在下降,说明他在慢慢遗忘。这不是病症,是告别的过程。”

这一发现促使项目组增设“记忆锚点”功能:用户可标记某段声音为“关键记忆”,系统自动关联相似语调、词汇频率的其他录音,生成个人专属的声音年轮图。

肖萌参与设计了界面交互逻辑。她说:“我们要做的,不是让科技代替记忆,而是帮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春末,女儿的语言能力稳步提升。她不仅能说出简单词汇,还能组合成短句:“妈妈抱”“喝水水”“爸爸琴”。某天早上,她指着窗外飞过的鸽群,忽然冒出一句完整句子:“鸟鸟飞高高!”

肖萌当场愣住,随即泪如雨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