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慢慢边缘化陈家老宅那些人,就不信他们还有好日子过。
赵大娘也开口说,“老宅那边不是问题,便是之后会传出些对我们不利的风言风语,我们也不在意。如今要紧的,是你们夫妻俩的态度。素英啊,璟哥儿是个好孩子,依我看,与婉清结下姻缘,可谓天作之合。”
赵大娘本来还想说,赵璟她娘听说了陈家一女许两家的事情,给气病了,要不然今天也会与他们一道登门求娶。
可又陡然想起,若这么一说,岂不是有胁迫威逼的嫌疑?
陈松与许素英两口子做事讲究,若他们因为愧疚,而仓促应下此事,反倒不美。
也因此,赵大娘及时住了嘴,把这些话又咽回了肚子里。
赵大娘话落音,二伯娘也开口了,“你们别觉得我们来的仓促,也别觉得我们的提议冒犯。实在是,这亲事得赶紧定下,要不然,两家多的是麻烦事儿。”
麻烦事儿都有什么?
其一,璟哥儿是个香饽饽,以前有未婚妻,十里八村的人家虽眼馋这个好女婿,也不好做出挖墙脚的事情来。
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天的事情,明天一大早说不定就能传遍整个县城。
届时,多的是人来提亲,整个赵家怕是都得被烦死。
赵璟正在全力以赴来年童子试的正当口,那好用这些乌糟事烦他?耽搁了他的童子试,那可不亏大了。
再来,婉清虽然没与李家定亲,但李家曾遣了媒婆上门提亲,这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李家做事不讲究,突然改与婉月订婚,固然是他们人品有瑕,做事不周。但外边人在议论他们不办人事儿时,也会想,怕是这姑娘本身有什么瑕疵,才逼得李家不得不中途换人。
关键是,婉清身上,还确实有点“瑕疵”。
与她定亲的第一人,乃县城的秀才公孟锦堂。孟锦堂参加秋闱的路上,“死”在水匪之手。
与婉清有牵扯的另一位少年公子,同样是个读书人。少年公子心慕伺候他的丫鬟,不敢将此情禀明父母,在与婉清订婚的前夕,与丫鬟私奔。
虽然他们很快就被追了回来,但那少年逃跑时因惊马摔断了腿。
这件事情虽然瞒的紧,但该知道的都知道。
也因此,私下里有不少人在说,陈婉清克夫。
不说克夫是真是假,只说李存与陈婉月定亲一事,却会让婉清的处境雪上加霜。
指不定事情传出去,就会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上门来。那些鳏夫、上了年纪的商贾,亦或是想抬婉清做妾的官人……不能想,只要一想到好好的姑娘被这么埋汰,他们拳头都硬了。
二伯娘就指着陈松与许素英说,“你们俩还迟疑什么,赶紧应下来这事儿是正经。不是我自夸,璟哥儿多好的孩子啊,这桩亲事,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当初若不是老太太以救命恩人自居,胁迫九弟与九弟妹应下亲事,陈婉月想攀上璟哥儿,那是做梦。
可换做婉清就不同了。
婉清性子好,主意正,人能干,只是想想婉清与璟哥儿站在一起的画面,就觉得养眼。
因为紧挨着陈松家住着,日常又与陈松家走得近,二伯娘知道不少陈家的事情。
就比如,外边都说,县城那卖香料的铺子,是许素英开起来的,她却从这家人的只言片语,以及日常处事中看出来,那铺子明显就是婉清的。
许素英充其量就是给她闺女打个下手,她啊,是个懒人,只做自己喜欢且挣钱的,那挣钱她却不喜欢的,她才不稀罕去做。
能自己开铺子赚钱,还能把铺子经营的那般红火的姑娘,满县城瞧瞧去,总共能有几个?
二伯娘又想到,她那九弟妹自来就没主见,身子骨也不争气。受她影响,香儿也腼腆的跟个面瓜似的。
这家里啊,说是老弱病残一点都没错,若不娶进来一个能主事的媳妇,以后日子可怎么过?
“素英啊,你们不应下这婚事,可是还有什么顾虑?有什么顾虑你直说,我都替你解决。”二伯娘急的上火,探过头来问,“你可是担心我那妯娌会因为你那婆婆做的事儿,迁怒婉清?这你可以放心,我那弟妹虽然没主见,但她分得清好赖,也讲道理。这事儿和婉清可没关系,我跟你保证,她绝不会因此迁怒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