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恋爱疗愈手册免费 > 第136章 我应有的(第1页)

第136章 我应有的(第1页)

卧室的床上,北川绫音躺在林泽的被窝里,抱着自己的枕头。

她没有拉窗帘,所以外面的光线透出一道缝到床上来,依稀听得到外面单车铃铛作响,有嬉笑着的几位小学生背着书包铃铃而过。

北川绫音很疑惑林。。。

林小满把信折成一只小小的船,放进漂流瓶里,却没有立刻封口。她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看着那张纸在玻璃瓶中微微颤动,像一颗悬而未决的心跳。阳光斜斜地洒在院子里,风信子的花瓣边缘泛着金光,仿佛整座小院都在呼吸着某种缓慢而温柔的节奏。

她想起昨晚做的梦??母亲站在一片花海里,背对着她,穿着那条褪色的紫色丝巾,手里握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停停。林小满想走近,却发现自己的脚陷进了泥土里,越挣扎,沉得越深。她喊不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转身,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声音传来。然后,风起了,吹散了黑板上的字迹,也卷走了那条丝巾。她在梦里哭了,醒来时枕头湿了一片。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晓发来的消息:【“真实倾听实验室”第三代原型机测试完成,新增脑波情绪识别模块。我们尝试让机器“读懂”沉默。但技术团队说,最难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不侵犯那些不愿被读取的内心。】

林小满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

读懂沉默。

她忽然笑了。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开了某个尘封已久的抽屉。她起身走进书房,从书架最底层抽出一个铁盒,上面贴着“周晚”的名字。盒子里是一叠泛黄的信纸、几张老照片,还有一本小小的日记本。她从未打开过它。不是不敢,而是怕??怕里面的内容会彻底击碎她这些年构筑起来的平静。

可现在,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躲了。

她坐下来,指尖轻抚过日记本的封面,皮革已经磨损,边角翘起。她缓缓翻开第一页,字迹清秀却带着一丝颤抖:

>“2003年4月17日晴

>今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病情可能会影响语言功能。我不知道还能说多久的话。我开始害怕,不是怕死,是怕被人遗忘。如果有一天我说不了话了,还有人记得我的声音吗?

>我录了一段音频,藏在云栖小院的老收音机后面。如果你找到了,请替我听一听。”

林小满的眼泪无声滑落。

她立刻起身冲进院子,奔向那台老旧的收音机??那是周晚留下的唯一物件,一直摆在藤椅旁,当作装饰。她颤抖着手拆开背面螺丝,取出一块积灰的SD卡。插入电脑,双击播放文件。

一段极其轻微的呼吸声响起,接着是周晚的声音,虚弱却清晰:

>“小满……我知道你会来找我。我一直等着你长大,等到你能承受这些重量的时候。

>我不是因为你才选择离开的。我只是太累了。这个世界要求我们‘坚强’,要求我们‘振作’,可没人教我们怎么允许自己倒下。

>我最后悔的事,是没有亲口告诉你:你也可以说‘我不行’。

>别再替我说话了。你现在要做的是,为自己说话。”

音频戛然而止。

林小满瘫坐在地,抱着膝盖,哭得像个十二岁的孩子。二十年来,她以为自己是在为周晚发声,是在延续她的遗愿。可原来,她一直在用别人的痛苦遮蔽自己的伤口。她成了无数人的倾听者,却始终拒绝听见自己。

窗外天色渐暗,雨又下了起来,细细密密,落在风铃上,发出低吟般的回响。

第二天清晨,她拨通了李远的电话:“我要暂停‘未寄之信’项目的公开征集。接下来三个月,我想做一场完全不同的实验??‘沉默共处计划’。”

“具体是指?”

“找十个长期沉默的人,不是因为不能说,而是因为不敢说、不愿说、或不知从何说起。我和他们一起生活七天,不做访谈,不录音,不记录。只共同吃饭、散步、发呆。我们要证明,真正的疗愈,有时不需要言语介入,只需要‘同在’。”

李远沉默片刻:“风险很大。公众可能会觉得你在作秀。”

“那就别宣传。”她说,“这次不发推文,不拍视频,不留痕迹。只有参与者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叹了口气:“你需要场地和资金支持吗?”

“只要一间安静的房子,和几个愿意信任我的人。”

三天后,一座位于皖南山中的废弃小学被临时改造为驻留点。十位参与者陆续抵达:一位失去独子后不再开口的父亲;一名因校园暴力退学的高中生;一位照顾阿尔茨海默病丈夫十年的妻子;一名曾参与战争的退役士兵;还有一位transgender者,在transitioning后被全家断绝关系……

他们围坐在教室中央,没有人说话。林小满也不说话。第一天,他们只是彼此注视,试探,回避。第二天,有人开始画画,有人写诗,有人默默擦拭窗台上的灰尘。第三天,那个父亲第一次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小男孩骑自行车的背影。林小满看见了,没有靠近,只是在他旁边坐下,拿出针线修补一件旧毛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