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不到两小时,全网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再度刷屏:
>“我刚刚把十年没联系的妹妹加回来了。”
>“我删掉了AI心理助手APP,决定去找咨询师面对面谈话。”
>“我妈妈听了节目,在厨房抱着我哭了。她说她从来不知道我有多辛苦。”
而最让人动容的,是一条匿名留言:
>“我是周晚。不,我不是。但我曾经像她一样,躲在南方小镇,以为没人会找到我。可今天,我听到了她的声音,也听见了我自己。
>
>我要去报名做‘回声计划’的志愿者。
>
>现在轮到我来说了。”
林小满看着这条留言,久久无法移开视线。
她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写下新的章节提纲:
**《听见》第58章:现在轮到我来说了**
主题:从倾听到行动,从受伤者到陪伴者
素材来源:志愿者投稿、匿名倾诉者转型案例、社区互助小组记录
她知道,这场旅程早已超越个人疗愈的范畴。它正在悄然编织一张无形的网,将破碎的灵魂重新连接。
傍晚,李远发来消息:【伦理准则已通过初审,下周提交文化局备案。另外,那位程序员成立了“真实倾听实验室”,想和我们合作开发非AI化的情绪支持工具。】
林小满回复:【好。但记住,工具永远服务于人,而不是替代人。】
她起身走到庭院,发现小舟又来了。这次他没有画画,而是带来了一架小型风铃装置,由七十七根铜管组成,每根代表一个已埋下的漂流瓶。
“我想把它挂在屋檐下。”他说,“每当风吹过,就像七十七个人在同时说话。”
林小满笑着点头。两人一起将风铃挂上,调试音高,直到每一缕风拂过,都能奏出温柔的和声。
夜幕降临,风铃轻响,如低语,如叹息,如无数灵魂在暗处轻轻呼唤。
林小满站在门口,望着远方。她知道,在某个城市的出租屋里,有人正打开录音笔;在某个医院的走廊,有人握着电话犹豫要不要拨通;在某个教室的角落,有个戴助听器的孩子正练习大声说话。
他们不再问“有人在听吗?”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答案。
她说出最后一句录音词,轻轻按下停止键:
>“亲爱的你,无论此刻你正经历什么,请记得??
>
>你不需要完美才能被爱;
>你不需要坚强才能被理解;
>你不需要答案才能继续前行。
>
>只要你说出来,就会有人,正在走向你。
>
>而我,在这里。
>
>我们,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