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西方的数学就现在而言,并不比华夏传统的数学厉害到哪去。
如果现在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账目记录。
为了避免篡改,还需要再用大写汉字数字记录一次,这样反而增加了工作的复杂度。
阿拉伯数字在某些计算方面的效率,也不如中国的珠算。
基于此,温越觉得没有必要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突然硬改数学体系,既不符合现实情况,也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
“调整完毕,调整完毕……”
各个炮位前的伍长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同交响乐的序曲,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猛烈炮火。
青牙军的火炮千总编制严谨,每十人组成一个伍,共同负责一门火炮的操作。
这个队伍中,观测手负责测量目标距离,瞄准手精确调整炮口方向,几名装填手和弹药手则快速地将火药和炮弹送入炮膛,而驭手则控制着马拉火炮的行进。
伍长则是整个队伍的指挥者,负责指挥和协调。
在每一伍中,配备了一门马拉火炮和一辆弹药马车,以确保在战场上能够迅速移动和补充弹药。
五伍组成一甲,四甲构成一个把队。
理论上一个把队拥有二十门红夷大炮,一个千总则有八十门红衣大炮。
然而,王钩的千总炮队,目前寒暄许多。
只有二十门红夷大炮,编制只有一个把队。
“开火!”
王钩一声令下,训练场瞬间沸腾起来。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一道道火光从炮口中喷薄而出,闪亮了整个场内。
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准确地击中一个个标靶,发出轰鸣的爆炸。
“刷膛!”
火炮射击完毕后,炮兵们迅速行动起来。
一个装填手用炮刷快速地清理炮膛,另一人迅速填入火药,还有一人将炮弹放入炮膛。
整个过程迅速而有序。
温越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暗自点头。
这样的分工合作效率提高不少。
经过持续的严格训练,不惜损耗地实弹射击。
王钩的千总炮队早已经掌握了红夷大炮的瞄准和施放技术。
此外,对于火炮的火药的配方军工厂那边也进行了改进。
保持火炮装药量与炮弹重量在一比二的比例。
这意味着火炮能够连续发射更多的炮弹,无需立即散热。
过去,连续发射三次炮弹后就必须进行散热。
但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发射五次,射程也有所增加。
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到一比三的比例,不仅可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候造成的热量,还能提高射击频率,更能显著减少火炮炸膛的风险。
“继续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