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物活起来 > 第十八章 镜头前绣针映暖光评论区水军泼冷雨(第1页)

第十八章 镜头前绣针映暖光评论区水军泼冷雨(第1页)

工作室的晨光总来得慢些,要等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划过青釉染缸,才会透过木窗,在修復台上铺下细碎的光斑。

林砚蹲在台前,手里捏著竹镊子,正把半片清代帐本的碎纸往米浆里蘸——这是他特意挑的帐本残页,上面还留著“泽记”的淡墨印记,用来拍视频再合適不过。

“晓雨,镜头再近点,拍镊子夹纸的动作。”林砚头也不抬地说,指尖稳得没一丝晃——昨天周明帮忙卖货时,他特意练了好几遍修復动作,就怕视频里显得不专业。

夏晓雨举著手机,屏幕里的画面刚好框住帐本、镊子和林砚的手,米浆在碎纸边缘凝出的白边,清晰得能看见纤维纹路。

苏桂兰坐在旁边的绣架前,手里捏著枚刚穿好金线的针,老镜滑到鼻尖,正对著胸针上的渔翁补绣。她指尖贴著布面,针脚密得像撒了把细沙,之前被针扎破的两处创可贴,还沾著点丝线的金粉,在晨光里闪著微光。“小林,你说这视频发出去,真有人看吗?”苏婆婆的声音很轻,怕吵到拍视频,“我这辈子没上镜,会不会显得老气?”

“不会,”林砚放下镊子,看向镜头里的苏桂兰,“您绣针的样子最有说服力,这是真手艺,比什么都强。”他走过去,帮苏婆婆把滑下来的老镜推上去,镜头刚好捕捉到这个细节,夏晓雨偷偷按了暂停:“这个镜头好,有烟火气,剪进去肯定暖。”

拍视频了整整一上午——从林砚修復帐本的慢镜头(竹镊子夹碎纸、米浆刷匀的纹路),到苏桂兰绣胸针的特写(金线穿过布面的反光、指尖的创可贴),最后是三人站在工作室门口,举著文创样品说“苏氏非遗,想让更多人看见”。夏晓雨剪视频时,特意加了染谱里的青黛色字幕,背景音乐用的是湖州老巷的櫓声,混著苏桂兰穿针的“沙沙”声。

“用我汉服店的帐號发吧,有两千多粉丝,能起点量。”夏晓雨把视频导出,手指在“发布”按钮上顿了顿,“標题就叫『百年苏绣活过来了!光绪染谱+手工绣针,湖州非遗不该被忘。”

林砚点了点头,心里有点发紧——这是他们第一条正经的线上视频,能不能打开销路,就看这一步了。发布成功的瞬间,他盯著手机屏幕,刷新了一遍又一遍,可半小时过去,播放量只有57,点讚还都是夏晓雨的朋友给的。

“別急,刚发出去,平台还没推流。”夏晓雨安慰他,可自己的手指也在不停刷新。苏桂兰没说话,只是坐在绣架前,继续绣没完成的书籤,金线在她手里绕了个圈,稳稳地扎进布面——像是在无声地说“慢慢来”。

直到傍晚,视频播放量才爬到237,评论区只有寥寥几条,还大多是“看著不错,在哪买”“湖州非遗支持一下”。林砚刚鬆了口气,就看见新的评论跳出来:“假文物吧?现在谁还信老染谱,说不定是列印的。”

紧接著,更多类似的评论涌进来——“蹭非遗热度骗钱的吧?88块一个胸针,抢钱呢”“看这针脚,根本不是老手艺,机器绣的吧”“博主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吹得这么神”。林砚翻了翻这些评论者的头像,大多是没发过內容的新號,暱称里还带著“湖州文创”“泽记”的字眼,不用想也知道,是泽家的水军。

“太过分了!”夏晓雨气得把手机拍在桌上,手指已经按到了“刪除评论”的按钮,“这些人根本没看视频,就是来捣乱的!刪了清净!”

“別刪。”林砚按住她的手,目光落在那条“机器绣”的评论上,“留著,以后我们用真凭实据打脸——等下次拍视频,就拍苏婆婆绣针的全过程,把每一针的针脚都拍清楚,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水色针法。”

苏桂兰也放下绣针,凑过来看评论,嘴角反而笑了:“当年泽家也说太奶奶的绣品是『假手艺,结果还不是偷偷抢著走私?现在他们越急著抹黑,越说明咱们的文创戳到他们痛处了。”她拿起一枚刚绣好的胸针,对著灯光照:“你看这金线的光泽,机器绣的哪有这么活?下次拍视频,我把太奶奶的银线轴也拍进去,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东西。”

林砚看著苏婆婆坚定的眼神,心里的火气渐渐压下去。他摸出口袋里的银质绣针,针尾的“苏”字在灯光下泛著微光,系统没有跳提示,可他却觉得指尖传来一阵熟悉的暖意——好像太奶奶在通过绣针,告诉他们“別放弃”。

“晓雨,你把评论截个图,发给周队看看,说不定能留作泽家打压我们的证据。”林砚拿起手机,翻出早上拍的修復视频片段,“我们再补拍几个镜头,比如苏婆婆演示水色针法,我解读帐本上的藏物符,下次发个系列视频,一条一条讲清楚苏氏非遗的来歷。”

夏晓雨点点头,收起了刪评的念头,开始整理评论截图:“我还可以联繫汉服博主,让他们转发我们的视频,他们的粉丝都懂非遗,肯定能帮我们说话。”

苏桂兰重新坐回绣架前,金线穿过布面,发出轻微的“嗒”声:“我今晚多绣几个胸针,下次视频里多摆点样品,让大家看看我们不是瞎吹,是真能做出好东西。”

夜色渐深,工作室的灯还亮著——林砚在写下次视频的脚本,夏晓雨在联繫博主,苏桂兰在绣胸针,三个人的影子落在墙上,和修復台上的帐本、染谱叠在一起,像一幅安静却有力量的画。林砚偶尔抬头,看向窗外的老槐树,风穿过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加油。

他知道,这条线上的路肯定不好走,泽家的水军还会来捣乱,播放量可能还会很低,但只要他们守著真手艺,把苏氏非遗的故事讲下去,总有一天,那些抹黑的评论,都会被真相淹没。就像苏婆婆说的,真正的老手艺,从来不怕被质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