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比起那些,她更注重眼下。
果不其然,谢义年被沈仪吃得死死的,虎目含泪:“娘子你真好,往后我一定努力挣钱,加倍对你好。”
沈仪抿唇笑:“还有峥哥儿。”
谢义年一拍嘴巴,点头如捣蒜:“是是是,还有峥哥儿。”
谢家祠堂在村尾,一路走来遇到许多村民。
谢宏光骂谢峥的事儿早已传开,村民们只觉谢宏光欠揍,见了谢义年两口子难免说道几句。
“你家老二媳妇太惯着光哥儿,孩子不听话就多揍几顿,知道疼就学乖了。”
“还是你家峥哥儿好,聪明又懂事。”
“我瞧着你俩从祠堂那边过来,是去做什么?”
自家孩子被夸,谢义年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乐呵呵道:“峥哥儿来我家已有一月,我寻思着也该将她记上族谱了,便去找了二叔爷。”
问话的妇人怔了下,旋即笑开了:“记上族谱好哇,峥哥儿有了黄籍,将来长大些说不定还能考个功名,让你俩进城享福哩!”
“借您吉言。”
。。。。。。
谢义年和沈仪回到家,正准备洗萝卜,东屋传来谢峥的殷殷呼唤。
“阿爹阿娘,你们快来!”
推门而入,谢峥献宝似的将宣纸捧到他们面前:“看,这是阿爹和阿娘的名字!”
低头看去,五个字并排而立,端正工整,方块一样整齐漂亮。
谢峥指着前面两个:“这是阿娘的名字,沈、仪。”
“阿爹听阿娘的,我也听阿娘的,所以阿娘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沈仪用目光勾勒那宣纸之上的横撇竖捺,不禁莞尔:“峥哥儿写得真好看。”
“是夫子教得好,这些日子夫子一直在指点我的书法呢。”谢峥又指后面三个字,“这是阿爹的名字,谢、义、年。”
说罢蹬蹬跑回桌前,坐下提笔蘸墨,在下面写下两个字,跑回来高举宣纸:“这是谢峥。”
“三个名字,一家人!”
沈仪心软成一滩水:“是呢,一家人。”
谢义年搓手:“这张纸可以给阿爹吗?”
谢峥歪头:“阿爹要这个作甚?”
谢义年解释道:“这上边儿有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又是峥哥儿亲手所写,阿爹自然要好好收着。”
谢峥脸蛋红红,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依了谢义年。
谢义年用指尖描摹纸上的名字,忽然两个字脱口而出:“满满。”
谢峥:“嗯?”
谢义年笑道:“我听码头上的管事说,城里的孩子都有乳名儿。”
方才瞧着一家三口的名字,他忽然生出一个念头——
别家孩子有的,他家的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