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第二十三年 > 意外的观众(第1页)

意外的观众(第1页)

艺术展的宣传项目按照苏念的方案顺利推进。线上海报和推广图文发布后,市场反馈出乎意料地好。那些“留白”和“低饱和度”的设计,在信息爆炸的社交媒体上反而显得别具一格,吸引了不少对艺术感兴趣、追求品质感的用户留言和转发。甚至连合作的美术馆方都特意发来邮件,称赞这次宣传物料的格调与展览本身非常契合。

苏念在公司的处境悄然发生了变化。同事们看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连那个曾经对她百般挑剔的上司,也偶尔会就一些涉及审美的项目征询她的意见。她依然做着琐碎的日常设计工作,但胸腔里那股被现实压抑许久的火焰,似乎重新获得了燃烧的氧气。

她变得更加忙碌,却也更加充实。偶尔,她还是会拿出那个小小的速写本,但画下的不再仅仅是疲惫和迷茫,也有办公室窗外的落日,同事讨论时生动的表情,甚至是对某个设计灵感的快速捕捉。

她没有再主动联系林墨。那条带着星星表情的夜景和那个简洁的“点赞”,像一句心照不宣的暗语,暂时足够了。她知道,有些路还需要自己走,有些成长必须独自完成。

艺术展开幕的日子,在一个周五的傍晚悄然来临。

苏念特意调休了半天,换上了一件自己设计的、带有轻微解构主义的白色衬衫和一条简单的黑色长裤,将稍长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髻。她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神清亮、带着一丝沉稳气息的自己,恍惚间觉得有些陌生,又有些……喜欢。

开幕酒会设在美术馆挑高的大厅里,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策展人、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以及各路媒体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香槟、香水与艺术交织的独特气息。苏念作为宣传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也被邀请出席。

她端着酒杯,有些局促地站在人群边缘。这种场合对她来说依然陌生,周围那些高深莫测的谈笑风生让她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的局外人。她下意识地寻找熟悉的面孔,看到了自己的主管正和美术馆负责人相谈甚欢,也看到了几位在资料上见过的、风格独特的参展艺术家。

就在她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人群时,忽然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定住了。

那里站着一个身影,穿着一身剪裁精良的深蓝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她手里端着一杯清水,并没有与人交谈,只是微微仰头,专注地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幅大型抽象画作。

是林墨。

苏念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有瞬间的停滞。她怎么会在这里?

林墨似乎感应到了她的注视,缓缓转过头来。两人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群,在空中相遇。

没有惊讶,没有慌乱。林墨的眼神平静如水,仿佛她的出现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甚至对着苏念,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颔首示意。

苏念下意识地也点了点头,脸颊有些发烫。她端着酒杯,犹豫着是否要走过去。就在这时,策展人拿着话筒走到了大厅中央,宣布开幕致辞开始,请大家安静。

人群向中央聚拢。苏念被裹挟在人群中,与林墨之间的距离被拉远。她只能隔着许多人的肩膀,看到林墨依旧站在那个角落,侧耳听着致辞,神情专注而疏离。

致辞结束,自由观展开始。苏念随着人流缓缓移动,心思却完全不在那些艺术品上。她能感觉到,林墨似乎也在不近不远的地方,以相似的节奏移动着。她们像两颗运行在各自轨道上的行星,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却又被无形的引力牵扯着。

苏念在一组关于城市记忆的摄影作品前停下。这组作品捕捉了城市变迁中那些即将消失的角落,充满了怀旧与伤感的情绪。她看得有些出神,想起了自己那个被拆掉的老街,想起了童年记忆里斑驳的墙壁和夏日蝉鸣。

“这组作品,让人想起赫拉克利特。”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在身侧响起。

苏念猛地回过神,转过头。林墨不知何时站到了她的身边,目光同样落在那组摄影作品上。

“赫拉克利特?”苏念有些茫然。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林墨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讲解般的耐心,“城市也是如此。这些照片记录的,是河流淌过的瞬间,无法重现,只存在于记忆和影像里。”

苏念怔怔地看着林墨的侧脸。她没想到会从林墨口中听到如此……感性的解读。这不像那个只会分析法律风险和商业逻辑的林律师。

“学姐……也喜欢摄影?”苏念忍不住问。

林墨转过头,看向她,眼神里有一丝极淡的笑意:“谈不上喜欢。只是觉得,法律试图凝固秩序,而艺术常常捕捉流逝。某种程度上,是相反的努力。”

这个角度让苏念感到新奇。她从未如此想过。

她们并肩站在那组作品前,沉默地看着。周围是嘈杂的人声,但她们之间却仿佛隔着一层安静的结界。

“你的设计,”林墨忽然再次开口,目光依旧停留在照片上,“我看到了。线上推广的部分。”

苏念的心提了起来,有些紧张地等待她的评价。

“很好。”林墨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肯定的力量,“抓住了那个展览的核心气质。没有辜负那些艺术品。”

没有华丽的赞美,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简单的“很好”,和一句“没有辜负”。

但苏念知道,这已经是林墨能给出的、极高的评价。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冲散了她之前所有的紧张和局促。她低下头,掩饰住嘴角抑制不住上扬的弧度。

“谢谢。”她轻声说。

她们继续并肩在展厅里漫步,偶尔在一件作品前驻足,林墨会给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带着哲学或法律视角的简短评论,而苏念则会从艺术创作和视觉语言的角度回应。没有刻意的迎合,没有激烈的辩论,更像是一种不同频段信号之间的、试探性的接收与回应。

苏念发现,褪去了“恋人”和“庇护者”的身份,以一种更平等、更类似于“同行者”的姿态与林墨交流,感觉竟然如此……舒适。她们看到了彼此身上,之前被情绪和身份遮蔽掉的部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