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不高,但在寂静的阅卷室里,却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盘。
“笔掷三山外,文成五凤楼。”
念到此处,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几分,眼中已有光芒闪烁。
陈风的瞳孔猛地一缩,心中那个呼之欲出的名字,此刻已然清晰无比。
这正是他当日在考场上,亲耳听闻,为之震撼的诗句!
“蟾宫初折桂,云路已驰骝。”
这句一出,两位原本只是赞叹字迹与默写的考官,脸色骤变,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他们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懂得这其中的抱负与气势,何其磅礴!
“莫道青衫薄,今朝第一流!”
当最后一句念毕,阅卷室里骤然陷入一片死寂。
金风,玉旒,墨涌,九天秋。笔掷,三山外,文成,五凤楼。
蟾宫,折桂,云路,驰骝。青衫薄,第一流!
那份少年意气,那份舍我其谁的自信,那份直冲云霄的凌云壮志,瞬间冲破了纸张的束缚。
片刻的沉寂之后,仿佛一场酝酿已久的雷暴,轰然爆发。
“了不起!了不起啊!”
五十岁考官激动得双手颤抖,几乎要将手中的试卷捏皱。
“何止是不俗!这哪里是少年诗作,分明是大家手笔!”
一位考官的胡须都因激动而微微颤动,他猛地一拍桌案,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金风动玉旒,墨涌九天秋。。。。。。好一个墨涌九天秋!这等气魄,这等笔力,真是少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笔掷三山外,文成五凤楼!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豪迈?他日必成大器!”
“蟾宫初折桂,云路已驰骝。。。。。。此子非池中物,必将一飞冲天!”
众人纷纷开口,语气中充满了惊叹与狂喜。
他们皆是饱学之士,见过无数才子佳作,但眼前这份诗卷,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震撼。
这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而是一个少年将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掷地有声。
“此子必中魁首!魁首之名,非他莫属!”
“何止魁首?依我看,此等文采,此等抱负,我杭州府今年说不定要出一个科举状元了!”
“状元之才!状元之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