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何事喧哗?”
一道沉稳而威严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带着几分不悦。
主考官陈风,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考棚,最终落在了副主考官身上。
他素来治学严谨,不喜考场有半分逾矩。
副主考官如梦初醒,赶紧收敛心神,却掩不住眼底的炽热。
他压低声音,快步走向主考官,低语了几句,神色间难掩惊叹。
陈风起初只是蹙眉,待听到“漕海一体”、“市舶提举司”、“以商制商”等字眼时,那素来波澜不惊的面容,也渐渐泛起了惊涛。
他霍然起身,顾不得考场规矩,大步流星地朝着陆明渊的考棚走去。
他的步伐很急,心跳却更急。
他走到距离陆明渊最近的空位上,目光落在那尚未完全干透的墨迹上,只一眼,便再也挪不开。
“漕海之争,非利弊之辨,实为体用之惑。”
“臣以为,漕运为国之经络,海运为民之血脉,经络以固本,血脉以活体,二者非但不悖,实乃相辅相成,一体两翼!”
开篇即破题,高屋建瓴,直接将朝堂上争论不休的伪命题,轻轻巧巧地拨乱反正。
陈风只觉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眼中精光暴涨。
这绝非寻常考生的见识!这等气魄,这等眼界,便是当朝的大学士,也未必能有如此开阔!
他继续往下看,从漕运之弊,到海禁之害,再到开海之利,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得如同匠人精工打磨的榫卯结构。
而最令他心潮澎湃的,是陆明渊提出的那一整套解决之道,并非空谈,而是具体而微,甚至连税收的分配、水师的组建、商行的监管,都考虑得清清楚楚。
这份策论,不像是出自一个学子之手,更像是一份久经磨砺、深思熟虑的朝廷奏章!
陈风的呼吸变得粗重,手不自觉地抚上了腰间的玉带,指尖微微颤抖。
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也曾对朝政有诸多设想,但与眼前这份策论比起来,竟显得如此稚嫩与空泛。
仅仅两炷香。
从开始落笔到此刻墨迹未干,算上沉思的时间,也才不过两炷香的功夫。
一个寻常考生,即便是才思敏捷,也至多能完成一篇诗赋。
而他,竟写就了这一篇千字策论,字字珠玑,句句惊心。
陈风的眼中,震惊、赞赏、疑惑,甚至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他几乎能预见到,这篇策论一旦面世,将在大乾的庙堂之上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写出这篇策论的少年,又将是何等惊才绝艳的存在!
他死死地盯着那卷面,恨不得将其拓印下来,仔细研读。
陆明渊却浑然不觉身后两位考官的异样。
他写完最后一笔,将那支狼毫笔轻轻搁在笔架上。
他慢条斯理地将文房四宝一一收好,笔墨纸砚,归置得井井有条。
而后,他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紧张地检查卷面,或反复思索字句,而是微微闭上了眼睛,靠在椅背上,开始闭目养神。
考棚之内,时不时传来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或是考生们压抑不住的叹息、清咳。
然而,这所有的声音,此刻在其他考生耳中,都比不上陆明渊那边的沉寂来得突兀。
许多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陆明渊的考棚。
“那小子,怎么停笔了?”
“写完了?这还不到一个时辰吧?难不成是放弃了?”
“嘿,县试得了魁首就真以为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了?这策论文章,岂是寻常文章可比?怕是连题目都没读懂吧!”
窃窃私语声如同细密的雨丝,在考棚内无声地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