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入这里的,哪一个不是天之骄子,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之辈?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即便他是状元,即便他有圣眷,又能有多少真才实学?
陆明渊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神色平静地随着吏员穿过庭院,来到了一处古朴的院落前。
这里是掌院学士的公房。
翰林院掌院学士,李默,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臣,须发皆白,面容清癯。
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官袍,正坐在书案后,手捧一卷古籍,看得入神。
他甚至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道:“来了?”
“学生陆明渊,拜见学士大人。”
陆明渊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李默这才缓缓放下书卷,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陆明渊。
良久,他才点了点头,声音平缓无波。
“不错,是个读书的种子。比画像上看着,要沉稳些。”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
“谢学士大人。”
李默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说道。
“圣上的意思,老夫明白了。你年纪还小,不宜过早涉入部务纷争。”
“在外放为一方知府之前,你的差事,便是在翰林院里读书。”
他伸手指了指窗外,远处一座巍峨的阁楼在晨光中若隐隐现。
“那里是文渊阁,我大乾的藏书之所,万卷经史,皆在其中。从今日起,你便负责牵头编撰《大乾通史》。”
“翰林院内所有藏书,你皆可随意翻阅,无人敢拦你。”
“至于这项差事什么时候能做完。。。。。。”
李默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那就看圣上什么时候觉得,你这柄剑,磨得够利,可以出鞘了。”
陆明渊心中雪亮,立刻起身,再度躬身:“学生,明白了。”
这番话,看似是安排工作,实则是点拨。
编撰通史,是一项浩如烟海的工程,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完成。
这显然是一个虚职,一个让他安心读书、观察朝局、积攒资历的台阶。
这是任何一科状元都必然要走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