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好孩子。。。。。。我的渊儿。。。。。。”
王氏再也抑制不住,积压了十几年的委屈、思念与辛酸,在这一刻尽数化作汹涌的泪水。
她反手紧紧抓住儿子的手,想起了当年。
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执意要嫁给那个一穷二白,却有一股子读书人清正之气的陆从文。
陆家拿出的聘礼,只有区区五两银子,在村里都算寒酸。
可父亲,那个平日里最是严厉古板的父亲,却在送她出嫁时,红着眼眶,将足足价值一百多两银子的田契、布匹、家什塞进了她的嫁妆担子里。
父亲是气她,也是疼她。
这些年,她不是没有想过回去。
哥哥时常托人捎来信件,字里行间都是劝慰,让她回家去,给父亲低个头,认个错,父女哪有隔夜的仇。
可她过的是什么日子?
丈夫老实本分,却挣不来几个大钱,家中还有个搅风搅雨的弟媳,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连一件体面的衣服都拿不出来。
她怎么有脸回去?
她怕看到的,是父亲失望的眼神,是妯娌们同情中夹杂的轻视。
骨子里,终究是那个倔强的王家女儿。
她一直在等,等一个能让她挺直腰杆回去的日子。
她以为要等到头发全白,等到牙齿掉光,甚至等到入土为安。
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渊儿。。。。。。你真的长大了。。。。。。真的出息了。。。。。。”
王氏的哭声从压抑的抽泣,变成了畅快淋漓的宣泄,仿佛要将十多年的压抑都哭的一干二净。
许久,她才渐渐平复下来,用袖子擦干眼泪。
““好,就听你的。等。。。。。。等过了年,咱们就回去!让你外祖父,也好好瞧瞧他的好外孙!”
“你。。。。。。也该去认认门,给你外祖父和舅舅们磕个头了。”
“嗯。”
陆明渊重重点头。
他知道,母亲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
如今已是深秋,距离年关,尚有不足三月,时间充裕。
这件事,不急。
。。。。。。
将家中的大事一一敲定,陆明渊的心也彻底安稳下来。
次日,他将提前在县城铺子里精心挑选的文房四宝用油纸包好。
又让母亲装了一小篮自家晒的干菜和几个鸡蛋,这才整理好衣冠,朝着村东头的赵先生家走去。
他能有今日,启蒙的赵先生功不可没,于情于理,都该来登门拜谢。
赵先生的家,也是村里的学堂。
一座半旧的青砖瓦房,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槐树,秋风扫过,满地金黄。
琅琅的读书声从窗棂间传出,带着一股子独特的、属于书墨的安宁气息。
陆明渊还未走到门口,院内便有眼尖的学童看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