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夫子转过身,神色变得肃穆起来。
“在大乾王朝,拜师是一件极其郑重的事情,一个人一生只能拜一位老师,轻易不可更改。”
“一旦拜入名师门下,便意味着你将承袭其学问,其品格,甚至其人脉。”
“明渊,若你真能连中县试、府试的第一,成为童试三榜的案首,老夫便将你引荐给他!”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郑重,又带着一丝期盼。
“若能拜入他的门下,你从此便能平步青云!”
“这大乾的官场,看似清明,实则盘根错节,人脉牵连甚广,有名师引路,方能事半功倍。”
赵夫子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一丝欣慰,又带着一丝沉重。
“老夫才学有限,能教你的,也只是一些基础。但路,老夫已经为你铺好了。”
“接下来,就看你陆明渊自己,够不够努力,能不能走到那里。”
“若你不能连中县试和府试的第一,老夫也无颜将你引荐给那位好友。”
“他眼界极高,非绝顶之才,不入其法眼。”
“明渊,你当知,这世间之事,没有不劳而获,更没有坐享其成。”
陆明渊躬身行礼,深深地弯下了腰。
他与赵夫子不过一面之缘,当日拜师,所呈束脩也只是微薄的几两碎银。
然而,这位夫子却如此真诚地待他,不仅倾囊相授,更愿意为他引荐如此显赫的师门。
这等恩情,重于山岳。
“夫子大恩,学生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陆明渊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心中感动不已。
他前世在现代社会摸爬滚打,深知人情冷暖,利益至上。
像赵夫子这般不求回报,真心为他筹谋的,实属罕见。
这让他对这个看似落后的时代,生出了几分前所未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