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浑然不把眼前江山环绕、固若金汤的南京城防放在眼里。
南京城的所有情报和地形,早就被虎牙研究的透彻。
宁采薇放下单筒望远镜,对徐文长道:“城中内应要发动了。以先生所见,我军何时能控制南京全城?”
徐渭的道袍在江风中衣袂飞扬,看上去仙风道骨,卖相十分潇洒。
他抚须笑道:“以老朽所见,我军最多申时三刻,就可控制南京。最迟明天正午,主公就能奉信王回到南京,在孝陵继位了。”
“所以,咱们进城之后,首先要准备明日的祭陵事宜。”
他遥望北方笑道:“想必此时,朱帅锌的西明已经打败杨镐的出关大军了,杨镐只能退守嘉峪关。呵呵,万历收到败报不知会如何暴怒。若是再听到南京的消息,可别一气之下龙驭宾天了。”
宁采薇也笑了,“北京朝廷到时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天下民心只会更加向着南京。”
“想必此时的南京城,民心也倾向我们了。”
……
城中百余万市民,听到敌军打来,本来都是心惊胆战、人心惶惶。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消息迅速在城中蔓延,风一般传遍了全城:
“来的不是敌人,是拥戴信王在南京登基的兵马,也是大明官军。从今以后,南京会再次成为京师!百姓不用害怕,因为拥戴信王来南京的,就是天下闻名的稚虎先生和清尘圣母!”
消息传的神乎其神,有人说稚虎先生和清尘圣母下凡,就是为了大明江山太平盛世。有人说稚虎先生星君下凡,是为了匡扶社稷,拨乱反正。
又有消息说,万历爷内帑的银子多的用不完,却还让太监四处搜刮民财,还天天不理朝政,日日在深宫沉湎美酒女色、醉生梦死,荒淫无道,连海青天都被害死了,是桀纣之君,终于触怒了上天。
还有更大胆的消息,说当今皇上万历爷九年不上朝、九年不祭祖,废长立幼、重用奸臣、残害忠良、宠信妖妃,成为大大的昏君,因而被太祖爷在天之灵厌弃。
所以太祖之灵请稚虎先生下凡,收拾天下人心,拥戴信王在南京登基,再开大明盛世。
还有精通星象的术士,说天子失德,天象本该出现荧惑守心、岁星暗淡、四星连珠等凶兆。
但这些凶兆还来不及成象,又被景星照天、日月合璧的吉象化解冲抵,加上观音山‘天酿仙露、七彩齐备’,于是天象归位,复而大吉。
而景星照天、日月合壁,肯定就应在稚虎先生和信王身上。天酿仙露、七彩齐备,可能是应在清尘圣母身上。因为观音山下,有清尘圣母的生祠神庙。
无论什么消息,有一点都说的很笃定:来的大军不是敌军!
这些消息不到半日就满城风雨,妇孺皆知。流言四起之中,南京百姓不但不再畏惧,反而期待起来!
因为这些年,皇帝的所作所为,实在寒了士民的心!不知道多少人对皇帝敢怒不敢言。皇帝昏聩之名日甚一日,天下都是民心思变。
而且朱寅的声望名重天下,接棒海瑞成为大明清流之首,生祠遍布神州。他被贬谪的悲情,不但没削弱他的影响力,反而让士民更加敬仰、信重。他的官职从侍郎变为知县,人格却因此更加完美。以至于稚虎先生的所作所为,被赋予了一定的合法性。
若是稚虎先生拥戴信王在南京登基,那就是大好事啊。稚虎先生是星君下凡,还有清尘圣母相助,所作所为当然是为了社稷和百姓。
更何况,信王是皇长子,身份尊贵,本就应该是太子。信王登基也算天经地义,大明还是大明嘛。
于是就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靖海军兵临城下,城中百姓居然开始兴奋起来。
宣社成员们,更是精神振奋,如逢喜事!
宣社成员是朱寅又一个舆论武器,此时开始发挥了虎牙特务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朱寅和信王辩经,从理论上为此举寻找法理依据,掌控思想舆论!
与此同时,虎牙的行动也从舆论造势转向军事暴动!
国子监附近的鸡鸣寺中,几个虎牙高层正在商议。
为首的人,竟然是之前被朱寅撤了外勤局长、调回南京当监察使的罗言、范忆安,还有谍报司的司长唐央央等人。
罗言一身士子的青衿,神色满是阴冷。
“老师调我回南京,坐了几年冷板凳,为的就是今日!城中潜伏了三千武装商团,还是师娘亲自从全国挑选派来的精锐。我们若是不能一举拿下仪凤门,那就只能谢罪自刎了。”
“唐师妹,官军的甲胄都齐备了吧?你可亲自查验过了?包括旗帜,腰牌,都不能出错!”
唐央央点头,“罗师兄放心,全部是正儿八经的官军行头,当面都看不出问题。东西已经送到各处,只等未时三刻一到,就一起更衣集结,然后以回城援军的名义,支援仪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