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原家次冷笑道:“一个年老町人而已,有什么用呢?倒还不如给武士试刀,还节省一些粮食。”
“式部卿大人,在下劝你少管闲事,不要自惹烦恼。你的话要是传到关白阁下(秀次)耳中,他或许会亲自提刀来见你。”
劝修寺晴丰和山科言经叹息一声,只能默然不语。
使团中的明人眼见日本武士又当街杀人,都是见怪不怪了。
朱寅听到丰臣秀次的名字,不禁微微一笑。
呵呵,杀生关白啊。
绕过聚落第,又走了一箭之地,这才看到京都的北门:玄武门。
平安时代的贵族,常由玄武门赴比叡山参拜。
出了玄武门,但见雪树多姿,雪山旖旎。山水之间坐落这一个宁静祥和的巨大庭院。
周围梵音阵阵,钟磬清幽。
北山第!
北山第的客舍为唐风建筑。其中的客院仿杭州西湖景致。是当年足利义满刻意迎合明朝使臣建造。
如今的北山第,也是应仁之乱后重建的,成为京都实际上的鸿胪馆。此时里面还住着来京都的琉球使臣。
朱寅进入北山第,恍若梦回唐时。
公卿的宅邸爱用开放式的“寝殿造”,一般是唐式的亭台楼阁,前宅讲究东西对称,庭院深深,曲径通幽,有庭院、园、假山,壁画上绘着体现四季的雪月鸟,唐风雅韵。
反观武家宅邸就很不同了。武家常用“书院造”,构造简约,实用性强,石料多木料少,多用天守阁,很重视防御,如森严的石垣坞堡。
朱寅当然更喜欢公卿风格的院落。
《明实录》记载:“永乐四年,遣使赵居任至其国,馆于北山第,礼遇甚厚。”
当年的大明使臣赵居任,就是下榻在此。时隔近两百年,自己也住到了北山第!
…
朱寅下榻不久,天就快黑了。
用餐的钟声准时敲响,日方也送来了夕食。
就是饮食,京都都和其他地方不同。京都是朝廷所在,公卿所聚,食谱古老而传统。
公卿爱吃精米,口味清淡。武士爱吃糙米,口味重。
公卿爱吃琵琶湖出产的淡水鱼,极少吃海鲜,认为海鲜是粗野之食。武家的肉食,却以海鱼为主。
公卿爱用唐物餐具,爱喝清酒。武家常用陶器和木器,爱喝烧酒烈酒。
公卿吃饭讲究钟鸣鼎食,严格遵循时辰。武家却很随意。
公卿秉承唐时旧俗,坚持分餐制。武家喜欢用“大皿”共餐。
在朱寅看来,公卿和武士,就像菊与刀。
朱寅用完了夕食,又有芸妓来泡茶。
公家和武家在茶道上也是分野。公卿讲究贵族茶,武家讲究侘茶。
朱寅发现,公卿的贵族茶,更像是宋朝的茶道。
就是这个雅阁精舍,也和中原很相似。
房间中除了经史子集、笔墨纸砚,还有很多唐物。就连屋中的帷幕,都是唐绫。
奈良时代《养老令》规定唐绫、唐瓷仅限皇族与高级公卿使用。唐物被视为身份象征,嵯峨天皇诗云:
“唐物满架,方显吾家。”
当然,如今武家模仿公家礼仪,如织田信长学习公家服饰,丰臣秀吉追求唐物茶器。唐物早就不是公卿专属。
但这间使臣精舍之中,有这么多的唐物,可见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