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嫡明戈昔 > 第135章 巡南庄大章节(第6页)

第135章 巡南庄大章节(第6页)

徐家人乃是百年前,从浙江迁过来的流民,后来就成了王家的佃户。

他们几世为王家佃户,都习惯了。如今换了朱家,心中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但在他们看来,主家哪有心善的?朱家不比王家更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几人在雅致野趣的茅庐歌下,最年长的庄头恭谨的说道:

“老爷,我等几个庄头静候吩咐,老爷可有示下?”

朱寅闻言很是无语。虽然自己年纪很小,可在这些人眼里,那也是老爷!

至於少爷---不好意思,明朝还没有少爷这个称呼。只有老爷、大老爷,

太老爷。

朱寅只能问道:“徐庄头,南庄还有多少庄客(佃农)?不管男女老幼,全部算在內。“

“唉呀。”徐庄头一拍脑门,神色惶恐而憨厚。

“老爷恕罪,这个老朽真的不知!只知道有一百五十二户,到底多少人却是一笔糊涂帐,大概有七八百人?

7

朱寅翻了个白眼,“连多少人都不知道,你们还真是-算了,你们先去统计一下人口,名册登记造册给我。”

又缓和语气的说道:

“还有,你们有多少口粮,有多少孩子读书,老弱病残有多少,寡孤儿有多少,都一一统计。”

“这些是细活,大家认真点统计。至於杀鸡备酒的招待,那就免了,我很快就走,不会打扰你们。”

朱寅也不怪他们糊涂。

大明朝这种隱藏户籍的佃农极多。这也是为何大明如今有一两亿人口,

可黄册上始终是六七千万的原因。

明朝黄册,只统计纳税人口。纳税人口之外,根本不管。

各级官员心知肚明,可是事关他们自己的利益,当然不会去改变,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了。

至於皇帝,当然也知道实际人口远超黄册统计数据,可是他们囿於所谓的祖制,受限於利益集团的抗拒,也只能装糊涂。

朱寅记得,万历时期的西班牙人拉达记载:有一户姓夏的大户,家中有七十多人,但黄册上的纳税登记只有四人。

可见明朝对户口的管理,已经完全失控了。

否则王家怎么能將一个村庄的人口,变成自己的庄园农奴?

很多黑明的人,击明朝是农奴制,虽然太过偏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几个庄头面面相,神色惊,都感觉新庄主的做派,和王家大不相同。

似乎很是和气?

“老爷稍后,且在这里歇息,我等立刻去办。”

徐庄头等人行礼,领命退下。

朱寅总算感受到,佃户对大地主的敬畏了。

但这种滋味,他不喜欢!

却说几个庄头退下,都是犯了难。

“我等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只能写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怎么登记造册?难办啊。”

其中一个老者用满是污泥的手搔搔脑袋,说道:“请先生帮忙?我们给他一壶酒,他肯定愿意。”

徐庄头喜道:“对对!先生虽是外地人,但也算本家,是了不起的读书人,趁著他没离开,就请他办。“

几人立刻准备了一壶自己捨不得喝的酒,带了一些咸豆子,就一起赶到附近的山神庙。

山神庙中,一个头髮白、身穿青衣的儒雅老者,正翘著二郎腿,躺在门口的躺椅上晒太阳。

看到眾人过来,他立刻坐起来,写满落拓的老脸,顿时容光焕发。

“你们送酒送菜,像是有求於我?说吧,何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