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嫡明戈昔笔趣阁 > 第454章 国之赤子吾之手足大章节(第2页)

第454章 国之赤子吾之手足大章节(第2页)

“我的给你!”大嫂冷哼一声,“反正我如今这等狼狈,倒也用不着梳妆打扮了。我的陪嫁镜子就给你吧,以后别再藏钱了,知道么?不是好习惯。”

“是!”朱芸娘露出一丝喜色,“谢大嫂!”

然后讨好般的说道:“嫂子不要发愁,城里已经下了告示,说是摄政太傅有令,要招募宗兵,饷银起步就是五两呢。三哥都对主簿说要报名应募了…”

什么?几人一起看着朱至渂,一脸求证之色。

朱至渂呵呵一笑,倒了一杯凉茶喝下去,袖子一擦嘴的坐下来,这才眉飞色舞的说道:

“告示写的清清楚楚的,主簿都出来亲自解释了,千真万确的事!真的假不了!”

“摄政太傅亲自颁布的台命,还有蜀王爷的教令。十五以上、三十以下的宗子,只要身板不差,就能加入宗军,起步就是五两的月饷!五两啊大哥!”

“五两!”大哥朱至濋也一脸惊喜,“这么说是真的了?边关骑兵,也领不到这么高的军饷啊!据说当年的戚家军,每月军饷也只有二两!五两…这是家丁的待遇!”

“难道这宗军,就是摄政太傅的家丁?”

“肯定不是家丁那么简单!”二哥朱至澋摇头,神色振奋,“眼下蜀地已有传言,说太傅朱寅,当众称呼蜀王爷为王叔,蜀王爷也以长辈自居。蜀王府的郡主,还称呼太傅为王兄,大哥可有听说?”

“竟有此事?”大哥讶然道,“这么说,摄政太傅是宗室了?哪一房?难道是…长房?”

二哥点头,“多半就是了。蜀王爷知道的肯定比我们多的多。既然蜀王爷和他论辈分,那他应该就是宗室。最可能就是出自长房。否则,他走不到今天这步啊。若不是长房,为何又靖难?”

大哥明白了,“好大的气魄!那这宗军,就不是家丁那么简单了。这是大明社稷的护军!是让宗室参与兵事的旗号!太傅若非宗室出身,绝对不会想出组建宗军的主意!”

朱至渂道:“所以,我才立即报名啊。我还看到了清查人口的告示,说蜀王爷已经做官了,被太傅授为钦差督办四川户籍大臣!”

“蜀王爷都能做官了?”大哥闻言更是高兴,“亲王都能做官参政,宗禁要松绑了?”

“我看就是这个意思!”朱至澋笑着一拍桌子,“又是让蜀王做官参政,又是招募宗子当兵吃饷,可不是松绑了?估计几年之内,会完全解禁!”

“太傅此举,对咱们这些穷苦宗室,真是大恩大德啊。”

大哥点头叹息,神色感慨,“宗禁太苦,朝廷早就该改了!可是朝廷拿祖制说事,硬是不解除宗禁!”

“祖制还说奉国中尉每年都有两百石宗禄呢,祖制还说宗室每个男丁都能封爵呢。结果如何?这些祖制朝廷为何就不遵守了?说改就改,说扣就扣,可曾拿祖制当回事?可是一涉及宗禁,朝廷就拿祖制当借口,死活不变通!”

“总之官字两张口,随便他们说。对他们有好处的祖制就是祖制,铁打不动。对他们没好处的祖制,全都改了!这公平么?朝廷何曾真的在乎祖制?”

“摄政太傅若是解除宗禁,那就是万千宗室的恩人!再生父母!”

二哥也叹息道:“难怪有宗子要故意犯法,为的就是被圈禁凤阳高墙,起码圈进凤阳高墙有饭吃。当年代藩的那群贫宗们为了衣食,居然勾结蒙古鞑子造大明的反,也可以理解了。”

大哥冷笑道:“何止是代藩宗子勾结蒙古造反?想造反的宗子多了,都是活不下去的朱家族人。几年前,就连庆王父子也反了,在西域搞出西明。太傅还在南京第二次靖难,搞出一个南朝。这不都是因为北朝无道?对穷苦宗室都如此冷酷无情,何况对百姓呢?”

朱芸娘忍不住问道:“大哥,朝廷也知道咱们这些穷苦宗室吃不饱饭,既然说是国库负担太重,关不起钱粮,为何还不解除宗禁,让大家自谋生计?”

她还是第一次问这个问题,哪怕她只有十三岁,也觉得朝廷的做法很古怪。

祖制是全部封爵,全部足额吃皇粮。如今朝廷说宗室人口太多养不起,只能减少封爵数量,拖欠克扣禄米。这个道理大家也知道,大家都能理解。

可不理解的是,为何还要严格宗禁,仍然不许贫宗自己谋生?为何还要百业禁止?

朝廷给不起大家禄米,又不让大家自己谋生,难道是故意饿死大家么?

朱芸娘想不通!

大哥解释道:“因为皇上怕解禁之后,宗室野心造反。文臣相公们怕解除宗禁之后,宗室们和他们争夺权位。豪绅巨贾们,害怕解除宗禁之后,宗室和他们争夺生意产业。”

“总之,从皇上到百官,都不希望宗室自由谋生择业,宁愿把宗室困死、禁死,也不敢冒险。”

朱芸娘还是不解,“那为何…摄政太傅就敢?他组建宗军,让蜀王爷爷做官参政,为何就这么放心?”

“许是因为…”大哥朱至濋想了想,“…太傅胸怀大气魄,不惧宗室造反!或者感同身受,不忍心再禁锢宗室。”

“总之,要解除宗禁,也非他这种大英雄不可。一般人,还真就不敢做、不愿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