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拱手道:“臣得主公信重如此,铭感五内,敢不竭尽忠诚?但愿臣多活几年,亲眼见到主公,再造大明盛世,真正远迈汉唐!”
朱寅抚掌笑道:“有文长先生在京,我无忧矣。”
接着,朱寅就立刻代表泰昌帝签发制命,赐徐渭同进士出身,授武英殿大学士,入职文渊阁,兼大都督府军师中郎将。
一夜之间,徐渭就成为南朝第二号人物!
历史上的徐渭命运多舛,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中,到死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虽然才华横溢,却一直都是当师爷、幕僚。
可是如今,徐渭老都老了,居然来了个入阁辅政,参掌南朝军政大权!
两人之下,万人之上!
诏令一下,所有人都知道,在朱寅离京之后,这个名声虽大但科举失意的绍兴狂士,就是南京朝廷的掌舵人。
很多官员,都对朱寅不顾体制重用徐渭不满。
徐渭只是个秀才,虽然名气很大,也的确才气纵横,可此人从未出仕过,连个县丞都没当过,他凭什么当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
真是岂有此理啊。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心中不服,羡慕嫉妒恨。
最不满的是李廷机、范仑等九卿重臣。
他们都是两榜进士,宦海浮沉多年才熬到这一步,可是徐渭区区秀才,居然骤蹑高位,后来居上,一下子凌驾在他们这些朝廷大臣之上。
秀才入阁,国家体统何在?太傅非儿戏耶?
可这是摄政太傅的命令,他们就算再不满又能如何?
只能忍气吞声。他们希望,这只是特殊情形下的权宜之计。等到朱寅班师回朝,再解除徐渭的辅臣之职。
就在徐渭入阁的同一天,朱寅又下了一道摄政钧旨:
“张江陵辅政十年,殚精极虑,鞠躬尽瘁。其新政之利,天下共知也。江陵之政纵有其弊,终不掩国家之良法,可谓救世之良药,辅弼之良相也,国家幸有江陵,方有中兴之像…”
“…惜乎江陵善于治国,拙于保身,十年洗刷天下,铁面无情,未免树敌无数,遗祸后身…更兼太上皇刻薄寡恩,雄猜善忌,江陵终不免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几有剖棺戮尸、挫骨扬灰之危也…”
“自古救时之贤,几无死哀。掩卷遥思,心中悯之。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春秋可论忠奸。江陵已逝十五年,虽遗泽尚存,而骂名依旧,盖因太上皇在朝,终难沉冤昭雪…”
“今,奉陛下圣旨,为江陵平反,恢复名誉。礼部、吏部可拟谥号、追封、抚恤等事宜上陈,从优从厚议定。”
“此令!”
钧旨一下,朝野震惊。
张居正如今的定位是什么?是奸臣,是逆臣。
可是今日,张居正要平反了!
而且摄政太傅的意思,还要礼部、吏部从优从厚拟定谥号、追封、抚恤。
摄政太傅这是处处要和太上皇对着干呐。
…
ps:张居正平反,徐文长入阁,请送点月票吧,哭死,要掉出全站五百名了。蟹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