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九高中的校园,在周五晚九点后,已陷入一片近乎沉寂的黑暗。
白日里喧闹的教学楼黑洞洞的,只有零星几盏路灯在茂密的香樟树影下投下昏黄模糊的光圈,勉强照亮蜿蜒的石板小径。
空气粘稠而闷热,弥漫着南方夏夜特有的、混合着草木蒸腾气息的潮湿。
沈心澜脚步匆匆,鞋跟敲击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又略显突兀的回响。
下午,她刚结束在新一届高三学生动员大会上的简短介绍——作为省里“阳光心灵”项目派驻到九中的心理咨询师,她将在未来一学年,每周三和周五驻校,为这些即将面临人生重大考验的孩子们提供心理支持。
会议冗长,结束时天色已晚。她急着赶回家整理资料,直到坐到书桌前,才惊觉自己那个随身携带的、记录着重要案例初稿和心得的深棕色皮质笔记本不见了。
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落在了开大会的阶梯教室。
明天是休息日,这个时间点,校园里早已人去楼空。
沈心澜心急如焚,顾不上许多,立刻驱车返回学校。门卫认得这位新来的心理咨询室,简单登记后便放行了。
空旷的校园更显寂静,只有夏虫不知疲倦的鸣叫。沈心澜凭着记忆快步走向位于综合楼的阶梯教室。心中祈祷着门未上锁。
临近阶梯教室那扇厚重的双开门,一阵隐约的、穿透寂静的歌声,毫无预兆地飘进了她的耳中。
“我听见风,我的风,来自海上和天空
它说别,别低头,低头便入牢笼
你是海浪,也是长风
……
那驯不服,关不住,是我眼中的刀锋
这世界,容不下,那就刺破它吧……”
没有伴奏,是纯粹的清唱。
女声清澈干净,带着很强的穿透力,在空荡的走廊里回荡。那歌声里,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是蓬勃的、想要挣脱束缚的生命力,却又缠绕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青春期的迷茫和孤寂。
沈心澜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屏住了呼吸,她循着声音,悄无声息地靠近那扇虚掩着的门扉。
门缝里,透出一束昏黄的光线。
她小心翼翼地透过那道缝隙向内望去。
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只有讲台区域上方亮着一盏孤零零的白炽灯。惨白的光束如同舞台追光,笼罩着讲台中央那个清瘦的身影。
一个穿着蓝白相间、略显宽大校服的女孩子。她侧对着门口的方向,微微仰着头,身形站得笔直。
灯光勾勒出她扎着简单马尾的轮廓,细碎的发丝被汗水濡湿,贴在纤细的后颈上。
她正对着台下空无一人的座位,忘我地唱着。歌声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清越,充满了原始的、未经雕琢却直击人心的力量。
那单薄的背影在巨大的空间和唯一的光源下,显得格外孤独,又带着一种倔强的专注。
沈心澜一时看得入了迷,听得入了神。她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完全沉浸在这份意外的、充满灵性的歌声里。
职业的本能让她敏锐地捕捉到歌声背后隐藏的情绪暗流,那是一个需要被倾听、或许也在寻找出口的灵魂。
不知过了多久,歌声戛然而止。
沈心澜回神。
讲台上的女孩儿不知何时已转过身,正静静地、直直地看向门口的方向。她的眼睛很大,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亮,此刻却带着一丝被打扰的惊愕和……警惕?像一只在森林里饮水时突然发现陌生人的小鹿。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沈心澜心头一跳,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窥视”行为有多么不妥。
她连忙推开门,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声音温和地解释:“抱歉,同学。打扰到你了。我听到声音,忍不住……你唱得真好听。”她的赞美发自内心,眼神真诚。
女孩儿看清沈心澜的脸,眼中的警惕似乎消散了一些,但依旧带着审视。她没有立刻说话,目光在沈心澜脸上停留了几秒,像是在确认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