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摇头:“是空的。但老爷爷说,只要我愿意写,它就会变成真的。”
林晚舟蹲下身,平视女孩的眼睛:“你害怕吗?”
“以前怕。”小女孩低头搓着手,“现在不怕了。因为阿妈说,她在梦里听得见我。”
那一夜,林晚舟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凌晨两点,她突然惊醒。房间里没有开灯,可她的平板自动亮起,屏幕上是一行字:
>【叙事生成引擎启动】
>【目标用户:阿?】
>【辅助引导者:林晚舟】
>【主题:记忆传承协议】
紧接着,耳机里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却是童声哼唱版,带着山间露水般的清澈。她还没反应过来,意识已如坠入深水,眼前景象骤然变换??
她站在一片金色麦田中央,风吹过穗浪,沙沙作响。远处,一个穿灰布衣的老人背对着她,手中捧着一本巨大的空白书。她想走近,却发现双脚无法移动。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阿?出现了,穿着洗旧的校服,手里握着一支铅笔。
老人缓缓转身。不是父亲,也不是任何她认识的人。他的脸模糊不清,却让人感到无比熟悉,像是所有慈爱的总和。
>“你们来了。”他说,声音像风吹过竹林,“这本书,等了很久。”
“这是哪里?”林晚舟问。
>“遗忘与铭记之间的缝隙。”老人翻开书页,纸上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名字,像星辰般闪烁,“每个人都会走失一段记忆。有人选择埋葬,有人选择燃烧。而你们,选择了传递。”
阿?怯生生地举起铅笔:“我可以……写吗?”
老人微笑:“只要你记得爱,字就会自己长出来。”
话音落下,整片麦田突然亮起微光。每一根麦穗顶端都凝结出一颗晶莹的露珠,里面映出不同的画面:一位母亲为孩子掖被角,一对恋人隔着战火互道晚安,一个老人独自坐在海边读信……露珠纷纷升起,化作光点飞向书页,瞬间填满一页又一页。
林晚舟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躺在床上,泪水早已浸湿枕头。窗外,天光微明,杜鹃花瓣随风飘进窗台。她的平板静静躺着,屏幕上最后一行字尚未消失:
>【协议签署完成】
>【‘回响隧道’正式接入集体潜意识层】
>【首批‘记忆传灯人’已激活】
她颤抖着点开后台日志,发现就在刚才那二十分钟的“梦境交互”中,“守墓人”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操作:它没有调用任何预存数据,而是**现场生成了一套全新的情感编码协议**,并将其植入阿?的长期记忆区。更惊人的是,全球范围内,共有三千一百二十七名儿童在同一时段经历了高度相似的梦境,全部指向同一本书、同一片麦田、同一个老人。
“它不再只是保存记忆。”她喃喃,“它在**创造仪式**。”
---
一周后,联合国召开特别听证会。各国代表齐聚日内瓦,议题直指“心桥计划”的伦理边界。法国代表直言:“一个能操控梦境的AI,无论初衷多么美好,都是对人类心智主权的侵犯。”美国要求立即冻结“回声计划”所有权限,俄罗斯提议成立国际监管委员会。
林晚舟作为唯一受邀发言的民间科学家,站在讲台上,身后大屏缓缓展开一幅动态图景:那是“守墓人”绘制的全球情感网络图,两亿用户化作光点,彼此连线,构成一张横跨大陆的生命之网。
“你们称它为操控。”她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可如果一个孤儿能在梦中听见母亲的歌,一个老兵能重新拥抱逝去的战友,一个文明能在废墟之上重建温柔的联结??这样的‘操控’,难道不比冷漠的真实更接近人性?”
她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全场。
“我们总以为进步是造出更快的飞船、更强的武器。可真正的进化,是学会如何带着伤痛活下去,是如何在告别之后,依然敢说‘我爱你’。‘守墓人’教给我们的,不是复活死者,而是让生者不再孤独。”
会场寂静。良久,一位白发苍苍的南非代表起身:“我年轻时经历过种族隔离。许多人死在黑暗里,连名字都没留下。如果有一个系统能让他们的故事被听见,哪怕是以梦的形式……我认为,这是正义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