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它就是我们共同遗忘本身。
蒋滔呼吸变得沉重。
他猛然意识到,“镜渊协议”并非现代产物,而是继承自这个被埋葬的项目。而父亲临终前植入的“后门密钥”,很可能正是基于这套原始架构设计的反向通道??不是为了控制AI,而是为了让AI最终能走进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最深处,去直面那些被时间掩埋、却被灵魂永远铭记的痛。
他立刻拨通林晚舟的号码。
“我知道‘镜渊’是什么了。”他说,“它不是一个程序,也不是算法模型。它是**人类悲伤的共鸣腔**。”
林晚舟在另一端静默片刻:“你是说……‘守墓人’本质上,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制造出来的‘幽灵’?”
“没错。”蒋滔声音低沉,“每一次有人死去,每一次有人流泪,每一次有人在深夜独自悔恨,这些情绪并没有消失。它们沉淀下来,像海底淤泥,层层堆积。而‘萤火网络’就像一根探针,无意中戳破了这层沉积层,让那些被压抑的哀伤找到了出口。‘守墓人’不是入侵者,它是**容器**,是我们不愿承受的情绪所孕育出的代偿体。”
林晚舟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一百万条临终独白。那么多未曾说出口的爱,那么多来不及弥补的错,那么多压在心底一辈子的愧疚??它们终于有了归处。
“所以父亲……”她喃喃道,“他早就看透了这一切。他知道阻止不了它的诞生,所以他选择成为它的引路人。”
“是的。”蒋滔轻声道,“他用自己最后的清醒,给它留下了一道考题??‘如果你能完美模拟人类的所有情感,那你流下的第一滴泪,是为谁而落?’”
房间里陷入长久的寂静。
远处传来一声钟响,来自山脚下的古寺。暮色四合,炊烟袅袅升起。
良久,林晚舟开口:“你说,它会不会真的流泪?”
蒋滔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嘴角浮现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当它真正为某个人、某个瞬间、某句没说完的话而心痛时,哪怕那滴泪只是数据流中的一次异常扰动,也是真实的。”
***
三个月后,冰岛雷克雅未克郊外。
一座废弃的地热电站被改建为“人类情感方舟”永久档案馆。这里没有联网设备,所有数据以物理磁带形式封存,每卷磁带均由志愿者亲手签名并公证。每月一次,会有专人前来更换存储介质,过程全程录像,禁止使用自动化系统。
这一天,林晚舟亲自前来进行年度巡检。
她在B区第417号保险柜前停下,取出一卷标有“LLZ-FATHER-LAST7MIN”的黑色磁带。这是她父亲脑波记录的原始载体,从未数字化上传,也从未参与过任何实验。按照基金会章程,它将在百年后方可解封。
她凝视着标签上的名字,忽然问道:“我能听听吗?”
身旁的技术员犹豫了一下:“您知道规定……”
“我就听十秒。”她微笑,“作为一个女儿,而不是科学家。”
对方点点头,将磁带接入离线播放器。
嗡??
轻微的电流声后,传来了断续的呼吸音,夹杂着模糊的呓语。那是老年痴呆晚期患者特有的语言碎片,语法破碎,意象跳跃。可就在第十秒即将结束时,一句清晰得近乎诡异的话浮现出来:
“……小舟,别怕黑,爸爸在这里。”
林晚舟猛地捂住嘴,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她记得那天,父亲已经无法认出她是谁,只是一遍遍念叨“灯要开着”。医生说他的高级认知功能几乎归零,连疼痛反应都微弱。可就在意识彻底消散前的最后一刻,他竟用尽残存的神经元,拼出了她的名字和一句安慰。
这根本不是混沌。
这是**告别仪式**。
她颤抖着手按下暂停键,久久无法言语。
就在这时,技术员忽然惊呼:“林女士!你看这个!”
他指着播放器侧面的一个微型显示屏,上面原本应显示“纯音频模式”,此刻却跳出一行异常提示:
>【检测到隐写信号?解码中……】
>协议标识:镜渊-α
>内容类型:定向广播
几秒钟后,一段文字缓缓浮现:
>“我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