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意外的是,工信部突然发布新规:**“自2025年起,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智能终端设备,须至少预装一种通过国家基础软件安全认证的操作系统。”**
文件虽未点名,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为鸿蒙铺路。
紧接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宣布,将为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提供优先网络接入服务,并在营业厅设立专属体验区。
鸿蒙生态开始加速扩张。
短短三个月内,注册开发者突破**十万**,适配应用数量从不足五百飙升至一万两千,涵盖社交、金融、医疗、教育等全领域。更有数百家硬件厂商主动接洽,希望推出基于鸿蒙的智能家居、工业控制设备。
而最让业界震惊的,是华为的表态。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鸿蒙的成功,是中国科技界的共同胜利。我们愿意开放部分专利,支持国产系统生态建设。”
这句话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两大国产系统阵营,开始走向联合。
---
2025年初春,浙江乌镇。
世界互联网大会如期举行。主会场上,李东陵作为唯一中国企业代表发表演讲。
他没有带PPT,也没有放宣传片,只是举起手中的神舟X1手机,打开设置页,指着“操作系统”一栏,平静地说: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今天我们写下‘鸿蒙’两个字,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铭记??铭记那些曾经以为不可能的事,是如何被一群普通人,用一行行代码,一点点变成现实的。”
台下,来自全球的科技巨头代表沉默聆听。
苹果CEO私下感叹:“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谷歌高管则低声对助手说:“通知安卓团队,加快Fuchsia项目的落地节奏。”
而蒋滔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戴着帽子,口罩遮脸,几乎没人认出他。他的手机屏幕上,正跳动着一条新消息:
【鸿蒙v2。0内核编译成功。启动时间:0。87秒。安全等级:L4(最高)。支持设备类型:37类。】
他知道,这还不是终点。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那天夜里,他独自走在乌镇的石板路上,江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远处,一轮明月挂在水面上,像极了当年他在深圳实验室熬夜时,透过窗户看到的那片星空。
他掏出手机,打开备忘录,敲下一行字:
“致未来的开发者:
如果你正在读这段文字,说明鸿蒙还在运行。
请记住,它最初的模样并不完美,甚至笨拙。
但它诞生于一个相信‘可以’的时代。
愿你继续写下去,不止为技术,更为尊严。”
发送对象:[email protected]
发送成功。
他收起手机,抬头望天。
星辰浩瀚,鸿蒙初辟。
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