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逐光gl玄笺免费阅读 > 纸笔间的冲刺与晨跑里的暖光(第1页)

纸笔间的冲刺与晨跑里的暖光(第1页)

二月末的春风还裹着残冬的凉意,启元中学初三(3)班的早读声却比往常更响亮。徐扬把晨跑手册塞进课桌最底层时,指尖蹭过封面的小雏菊贴纸,那是去年江舒雨帮她贴的,边角有点卷边,边缘还留着江舒雨当时不小心蹭到的颜料印,比新的更让人觉得亲切。

她身上的变化早不是藏得住的事了。以前总习惯性含胸低头,校服穿在身上像套了件不合身的布袋,连走路都要刻意放慢脚步,怕别人注意到自己肉乎乎的胳膊和腰腹;现在脊背挺得笔直,校服外套的拉链拉到胸口,露出里面浅粉色的内搭,袖口卷到小臂,能清晰看到腕骨的弧度,不再是从前那种被脂肪裹着的模糊轮廓,转动手腕塞手册时,动作利落又自然,没了往日的局促。眼神也亮了些,不再像从前那样总躲着别人的目光,递东西、接本子时,会坦然看向对方的眼睛,连嘴角都偶尔带着点浅淡的笑意,像终于把心里攒了很久的紧绷慢慢松开,整个人透着股“不再怕被注视”的舒展劲儿。

教室里的氛围也跟着悄悄变了。以前总故意在她身后学她跑步姿势、喊“小胖子跑不动啦”的男生,现在路过她座位时,会顺手帮她把掉在地上的黑色水笔捡起来,递过来时还挠挠头小声说“你的笔掉了”,眼神里没了嘲讽,只剩点不好意思的局促;后排扎马尾的女生会趁早读间隙凑过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体育笔记,问她“长跑时怎么调整呼吸啊?我体育800米总不及格,跑两步就喘得胸口疼,你能不能教教我”,语气里满是诚恳,没了往日那种带着打量的疏离。

数学课代表陈瑶转过来递错题本时,指尖还夹着半块没吃完的全麦饼干,饼干边缘沾着点芝麻,是她妈妈早上烤的。她这次没像从前那样把本子“啪”地扔在桌角,而是轻轻放在徐扬面前,指尖还特意把本子推近了些:“徐扬,这道二次函数的辅助线你画错了。”她的声音压得很低,怕打扰到后排背书的同学,说话时还下意识往身后瞥了眼,确认没吵到别人才继续说,“昨天数学老师特意强调,你看你这里,对称点找错了,后面的距离计算也跟着错了。”

说着,陈瑶又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复印件,展开是她手写的题型总结,上面用红笔标注了找对称点、算距离的易错点,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这个我总结了三天,把班里同学常错的地方都列出来了,你看看或许有用。”

徐扬应了声谢,接过本子和复印件,指尖碰到陈瑶的手,对方的指尖带着点刚握过热水杯的暖意。她低头看错题本上的红笔标注,又看了看复印件上密密麻麻的总结,心里忽然暖融融的。以前陈瑶虽然没嘲笑过她,却也只是点头之交,从不会特意给她整理资料。这种细微的亲近,比任何鼓励都让她觉得踏实。

教室前方的倒计时牌鲜红刺眼,“98天”的数字被陈瑶写得格外重,她的粉笔字向来工整,这次却特意把“8”的笔画拉得长了些,像是在提醒所有人时间的紧迫。黑板右侧贴满模考时间表,课间十分钟被分割成“错题整理”“古诗文默写”的小块,连最调皮的男生都乖乖坐在座位上刷题,空气里飘着油墨和速溶咖啡混合的紧张气息。窗外悬铃木的枝桠上还挂着未融的霜,枝桠绷得笔直,像也在跟着攒劲,偶尔有麻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声混着早读声传进来,倒让这份紧张里多了点鲜活的生气。

徐扬低头看了眼手腕的运动手环,屏幕上“3。5公里”的数字已经连续两周停在“21分30秒”,连配速曲线都变得平缓,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更让她在意的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连续三周卡在“60公斤”不动,每次站上去,看到电子屏上跳出来的数字,心里都像压了块湿冷的小石子。

上周妈妈调整饮食时,特意把糙米饭换成更易消化的藜麦,还在餐盒里加了凉拌海带和焯水西兰花,海带切得像细条,用醋和少量生抽拌过,清爽解腻;西兰花煮得软乎乎的。饭后妈妈递上一杯温温的无糖豆浆,杯子是浅粉色的,印着小雏菊,是去年徐扬生日时妈妈送的。妈妈当时坐在餐桌旁,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语气里藏着小心的安抚:“平台期别慌,你现在的体重是身体在适应新状态,咱们先调体质。等你考完试,你爸已经联系好做运动康复的朋友,到时候帮你规划专业训练,针对性减重会更科学,也不容易反弹。”

徐扬想起寒假里瘦得最快的时候,每周能掉1。2斤,从66公斤降到60公斤只用了一个多月,当时妈妈还特意买了新的体重秤,每天早上都陪着她称体重,看到数字下降就像个孩子似的开心,会特意煎个无油蛋奖励她。现在却连0。5斤都难,课间去厕所路过镜子时,她忍不住停住看了两眼:校服裤的腰围确实松了些,以前扣扣子要深吸一口气,现在能轻松塞进一个拳头;胳膊甩动时,袖口不再紧紧贴在皮肤上,露出的小臂线条比以前顺了些,连小时候总被遮住的腕骨,现在都能隐约看到淡青色的轮廓。可“60公斤”这几个字还是像根细刺,轻轻扎在心里,有点痒,又有点沉。指尖无意识地攥紧错题本的边角,把纸页捏出浅浅的褶皱。

“在这儿愣着干嘛?下节是物理课,老陈要讲浮力实验,错过又得补半天。”江舒雨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手里还抱着画夹,帆布包上沾着点黄色颜料,是她早上画晨跑小队漫画时不小心蹭到的。她的画夹是深棕色的,封面贴着自己画的小雏菊贴纸,和徐扬的晨跑手册是同款图案,凑到徐扬身边时,笑着戳了戳她的胳膊:“又在琢磨体重呢?你上上周晨跑帮小宇纠正呼吸,他妈妈后来还跟我夸你细心,说小宇现在跑半公里都不喘了。我爸也说,体质调整比数字重要,你现在跑3。5公里都不喘,体能早就比去年好太多,这才是真进步。”

徐扬被她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伸手接过江舒雨递来的画夹。打开的瞬间,一张简笔画掉了出来,纸上是上周晨跑的场景:徐扬蹲在地上,握着小宇的手放在胸口,旁边标着“两步一吸”的小字,小宇睁着圆眼睛听着,嘴角还沾着点橘子糖的糖渍;旁边的乐乐攥着颗没拆的橘子糖,小远则举着个小旗子,旗子上歪歪扭扭写着“扬扬姐姐加油”——这是上周晨跑时,小远听妈妈说徐扬要中考,随口喊的一句加油,江舒雨当时就记下来了。背景是弄堂口的悬铃木,树枝上还挂着几片没掉的叶子,笔画边缘留着没擦干净的铅笔屑,是江舒雨昨天晚上补画细节时蹭的。

“这是上周晨跑后画的,本来想贴在你晨跑手册里当提醒,又怕你觉得幼稚。”江舒雨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平板,点开存稿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存着三十多张晨跑主题的速写,每张都标了日期和对应的小事:1月12日“徐扬帮乐乐系鞋带”、1月18日“小远分享橘子糖”、2月5日“教小宇调整呼吸”。她指着2月5日的画稿:“你看这张,当时小宇跑半公里就扶着膝盖咳嗽,你蹲下来教他‘跑两步吸一口气,像吹泡泡一样慢’,小远还在旁边帮你递纸巾,这些细节我都记下来了,觉得特别暖。”

“你居然记得这么清楚!”徐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指尖轻轻拂过平板屏幕,能看到画稿里的小细节:小宇跑步时微微前倾的身子、乐乐攥着糖纸的指尖、甚至地面上被风吹动的落叶,都画得有疏有密。她想起上周晨跑时,小宇确实跑半公里就喘得厉害,她蹲在地上教他呼吸节奏,当时江舒雨就站在旁边,手里拿着速写本,原来那时候就在认真记录,不是提前画了未发生的事。

“刚开始就是想把晨跑的小事记下来,”江舒雨打开手机,调出微博页面,头像用的是她画的小雏菊,昵称叫“小雨点的画本”,最新一条是昨天发布的漫画,配文“上周教小宇呼吸,他说‘像在吹泡泡’,可爱到想把每个瞬间都画下来”,下面有几十条评论。她滑动屏幕,语气里满是笃定的骄傲:“我爸妈早就说我画的日常很有感染力,还帮我把画稿按时间线整理好,说‘好作品就该让更多人看到’。上周先被‘日常漫画馆’博主转发,涨了两百多粉,昨天又被‘吉祥漫画’转发,那个博主有十几万粉丝,现在粉丝已经两千多了!有个粉丝说‘看你的漫画,想起我小时候学跑步的样子’,我看到的时候特别开心。”

徐扬凑过去看评论,有网友说“好真实的日常!我小时候学跑步,我姐姐也这么教我调整呼吸”,还有人说“画里的细节好戳人,小宇嘴角的糖渍都画出来了”,最下面一条是“晨光出版社”的编辑私信,写着“你的画风充满生活气息,故事节奏舒缓却有力量,很有潜力。如果愿意整理成100页左右的短篇,我们可以聊聊出版细节,包括封面设计、内页排版都能按你的想法来,希望能和你一起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读者”。

“真的假的?”徐扬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手指轻轻碰了碰屏幕上“晨光出版社”的名字,好像这样就能确认不是幻觉,“我就知道你能行!你初二在美术课上画的《向日葵晨跑图》,当时就被老师贴在学校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每次路过都有人停下来看,美术老师还说‘江舒雨有捕捉生活细节的天赋’。现在能被出版社认可,太正常了,你画的都是已经发生的晨跑小事,比那些刻意煽情的漫画真实多了。”

江舒雨坐在徐扬旁边,指尖反复摩挲着手机壳,那是徐扬去年送她的,印着小画板和小雏菊图案,边缘有点磨损,却被她擦得干干净净。她低头看着编辑的私信,声音里带着对梦想落地的激动,却没有丝毫怯懦:“我之前就想过把这些画整理成短篇,还跟爸妈聊过。我妈帮我把初二到现在的画稿都按时间线排好了,足足有五十多张,全是已经发生的晨跑小事,从你第一次带我们晨跑,到教小宇呼吸,每个重要的瞬间都有。我妈说转电子档时会保留我手绘的质感,不用完全数字化,这样更有温度,我觉得特别好。”她忽然抬头,眼睛亮闪闪的,像落了星星:“扬扬,我好像更确定了,以后就要当一个青年漫画家,专门画这种已经发生的平凡小事,让更多人看到,普通的日子里也藏着光。能被出版社认可,我更确定自己选的路没错了!”

徐扬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比自己进步还开心。她想起江舒雨每次画完新稿,都会第一时间拿给她看,还会认真询问“这里的细节要不要改”。有次画小远分享橘子糖的场景,江舒雨反复调整小远递糖的手势,说“要画出有点害羞又很认真的感觉”,最后画了五遍才满意;还有次画乐乐掉鞋的意外,特意把乐乐着急得快哭的表情画得很淡,加了个“你别慌,我帮你捡”的对话框,说“不想让画面太紧张,要暖一点”。江舒雨的爸妈也格外支持,客厅专门留了一面墙当“作品展示区”,每次有新画都会贴上去,逢年过节还会把画印成明信片送给亲戚朋友,江舒雨说“我爸每次送明信片都跟人说‘这是我女儿画的,都是身边的真事’,语气里满是骄傲,比他自己升职还开心”。

“太棒了!”徐扬拍了拍她的胳膊,力道不轻不重,刚好能传递开心,“等你整理短篇集,我帮你想剧情串联的小细节。比如小远奶奶送糖年糕那次,小远把糖汁沾在嘴角,你帮他擦的样子;还有乐乐第一次跑满1公里时,举着小旗子蹦起来,不小心把旗子甩到树上,大家一起帮他够旗子的事,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加进去肯定更生动,大家看了会觉得像自己身边的事。”

江舒雨用力点头,拉着徐扬往教室走:“先上课先上课,老陈的实验课可不能缺。老陈说今天要做‘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需要两个人一组,咱们到时候一组吧,我帮你记录数据,你操作仪器,你手稳,上次做化学实验,你滴溶液的时候一点都没洒。等周末,咱们一起把小宇想参赛的事画进去,就叫‘小宇的跑步梦’,刚好上周他跟你说想报名比赛,也是已经发生的事,画进去刚好连贯。”

晨跑时的滨江路还留着未融的薄霜,灰白色的霜气裹着江风,吹在脸上有点凉,像贴了片薄冰。徐扬踩着自己被拉长的影子慢慢跑,运动鞋底碾过草叶的“咯吱”声比寒假时轻了些,鞋底的纹路里卡着点枯草,是昨天晨跑时沾上的。这几个月瘦了10公斤,虽然进度慢了,但体能明显好了很多:以前跑1公里就喘得厉害,胸口像压了块石头,现在3。5公里跑完,只是额头冒点汗,连呼吸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急促到呛咳,甚至能在跑步时留意路边的风景,比如哪株悬铃木的枝桠上霜花最厚,哪张长椅旁的野猫又在晒太阳。

社区的张奶奶坐在健身角的长椅上织毛衣,毛线是浅灰色的,针脚很密。看到徐扬跑过来,张奶奶笑着挥挥手,手里的毛线针在空中划了个浅弧:“扬扬现在跑起来稳多了,步频也匀,小宇跟在后面都追不上。上次小宇跟我说‘扬扬姐姐教我的呼吸法特别好用’;还有小远这孩子,现在每天都盼着晨跑,以前他总躲在奶奶身后说‘跑步太累’,现在能主动跟你练,都是你的功劳。等天暖和了,那群孩子说不定也能陪你跑全程呢!”

路过健身角时,小远、乐乐、朵朵和小宇早就举着彩色小旗子等在那儿了。小宇穿了件亮蓝色新棉袄,是他妈妈过年特意买的,袖口绣着只圆眼睛奥特曼,奥特曼的眼睛用的是荧光线,在晨光里泛着浅亮的光。领口还沾着点没拍掉的棉絮,是早上穿衣服时不小心蹭到的,他妈妈怕他冷,特意买了加绒款,说“晨跑时风大,别冻着小胳膊”。

乐乐裹着浅粉色围巾,围巾的流苏有点打结,她一边用手指梳理流苏,一边往手心哈气,鼻尖冻得红红的,像颗小草莓。她手里攥着颗橘子味硬糖,糖纸是新的,和上周江舒雨画里的皱巴巴糖纸不一样:“扬扬姐姐,这个给你,我妈妈说吃了甜的能提神,你模考肯定能考得好!”

小远则举着张对折的画纸,展开来是他自己涂的涂鸦:晨跑小队围着悬铃木,树旁用蜡笔写着“扬扬姐姐中考加油”,“油”字的最后一笔拉得很长,是他昨天晚上特意补的:“扬扬姐姐,这是我画的,虽然没舒雨姐姐画得好,但我想祝你中考顺利。”

“扬扬姐姐!”小宇跑过来,耳尖沾着晨雾的潮气,说话时呼出的白气裹着期待,像小云朵似的飘在身前。他伸手抓住徐扬的衣角,力道轻轻的,怕拽疼她,小手里还攥着个小小的计时器,是他妈妈昨天刚买的:“社区下周办少儿跑步比赛,我想报名!上周你教我的呼吸法特别好用,现在跑600米都不喘了,你能再教我点跑步姿势吗?我也想拿小奖牌,挂在书包上,让班里同学都看看。”

徐扬蹲下来帮小宇调整鞋带,指尖绕着白色鞋带打双结,这是爸爸教的“不松结”,先把鞋带绕两圈,再轻轻收紧,跑再远也不会散。她忽然想起第一次教小宇系鞋带的模样:当时小宇总把绳子绕成疙瘩,急得鼻尖冒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学了三次才终于系出规整的结,还兴奋地举着脚给大家看,说“我会系鞋带啦,以后能自己穿鞋子了”。现在这孩子不仅能跑600米,还主动想参加比赛,眼里满是期待,心里那点因体重平台期攒下的慌意,悄悄散了些。

“好啊,”徐扬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指尖蹭过他棉袄上软乎乎的绒毛,“今天咱们先练跑步姿势,你跑的时候注意膝盖别内扣,手臂前后摆,别左右晃。等姿势顺了,咱们再慢慢加距离,比赛前肯定能跑完全程。”她顿了顿,想起小宇爱吃糖年糕,补充道:“到时候你请我吃你奶奶做的糯叽叽糖年糕,我请你吃我妈新炸的荠菜春卷,咱们换着吃,都尝尝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