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如日之升 > 王师讨贼(第1页)

王师讨贼(第1页)

长安,仁和宫。

秦有田派出的使者一路快马加鞭,终于赶到了长安。他们向天子禀报,只说毕铨如何嚣张跋扈,不仅杀了宜西观察使朱骏,连朝廷派往演州的使臣也因为得罪了他而惨遭毒手,分明是在公然与朝廷作对。至于星野寨,虽曾受祈州贪官与豪强的联手欺压而不得已落草为匪,却始终心向朝廷、忠心不二,这才出手剿灭了毕铨这个乱臣贼子,所以恳请圣人给予星野寨应有的封赏。

然而秦有田并不知晓,几乎在同一时间,与宜西接壤的岳南节度使王孝峰,也已派出亲信,并仗着自家马匹精良抢先一步抵达长安,将演州之变的实情禀报给了天子。

谢旸得知真相,气得怒火中烧。

确实,这些年来各地藩镇兵变频发,朝廷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赢了就给谁补一道任命,早已习以为常。可过去那些互相攻伐的好歹都是大崇的臣子;而星野寨不过是一群无官无职的草莽匪类,竟也敢犯上作乱,甚至杀害天使之后,还妄图欺瞒朝廷,讨要宜西观察使之位,简直是痴心妄想!

这般无法无天的反贼,必须除去!

正好,王孝峰在奏折中主动请缨,表示愿率兵剿灭这伙土匪反贼。谢旸没有多想就打算准了他的请求,不过下旨之前,还是按惯例召来身边几位近臣商议。

如今大崇朝堂中,真正手握大权、能参与中枢决策的臣子不过寥寥数人:枢密使兼左龙扬军中尉马兴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吏部尚书翟赞,龙扬军大将军兼兵部尚书屈守诚,以及龙扬军都知兵马使段琢。

其中翟赞虽名为宰相,实则是马兴恭一手扶持上位的,二人同属一系,在朝事上几乎从无异议。而马兴恭原本是长安城里真正的说一不二的人物,要知道这些年来大崇朝政一直都由宦官把持,甚至几度架空皇帝,根源就在于他们牢牢掌控着龙扬军的兵权。

然而这一切,在四年前焦雷军兵临城下后彻底改变了。

当时叛军直逼长安,龙扬军中不少勋贵子弟怯战畏死,竟找来许多贫苦百姓和乞丐顶替自己入营应卯。段琢却反而从中看到了机会,毕竟这些贫民乞丐肯定比纨绔子弟更听话更方便训练,用赏银激励便可使得他们拼死效命。于是后来段琢果然带着这批人击败焦雷大军,解了长安之围。

而事后,那些权贵子弟想要重回龙扬军领功已不可能,这军旅之地终究不同于寻常官场,岂是能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的?乞儿们手中既已握了刀兵,谁若想让他们再回到从前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就会要了谁的命。

从此屈守诚与段琢一步步掌握了龙扬军的实权。

为什么谢旸能够破例给段琢一个女子授予龙扬军兵马使的职务,后来更是晋升为龙扬军都知兵马使?真的是因为段琢立下了大功吗?功不功劳不重要,谢旸怕的是段琢手里的兵权。

不过尽管马兴恭失去了对龙扬军的直接掌控,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哪怕不复曾经说一不二、挟天子以令群臣的威风,在朝堂上仍是举足轻重。

能走到这一步的人,无论忠奸,绝无愚钝之辈。他仔细琢磨了王孝峰的奏折,出声谏阻:“王孝峰此人向来嚣张跋扈,对圣人多有不敬。此次主动请剿反贼,依臣看,恐怕并非真心为朝廷分忧,而是想借此机会顺势吞并宜西。陛下请想,岳南本就与宜西接壤,倘若让他同时兼任两镇节度使,其对朝廷的威胁,恐怕远比那群土匪要大得多啊!”

谢旸闻言一惊,慌忙道:“那爱卿可有良策?”

马兴恭的权位与地方藩镇本就是对立的,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是真心为朝廷考量。只不过他虽指出王孝峰之请不妥,却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对策,要知道如今大崇最强的兵力,一是各地藩镇,二就是长安的龙扬军了,可龙扬军肩负着守卫京师之责,绝不可轻易调动;更何况如今龙扬军的实际掌控者乃是他的政敌,他自然不愿让屈守诚和段琢再有立功的机会。

当然,除了龙扬军,长安朝廷也并非无兵可派。只是其余兵马实力有限,万一征讨演州失利,朝廷颜面何存?自焦雷起义一事后,朝廷再不敢小觑那些草莽出身的势力。就在谢旸与马兴恭等人沉吟未决之际,只听一道润如清泉的声音忽然响起:

“微臣倒是有个拙见。”

与大众印象里那种威武飒爽的武将形象不同,段琢的相貌气质都甚是清润温雅,说起话来娓娓道来,像一位文臣更胜过像一位武将。

“除岳南外,宣南也同样与宜西接壤,但宣南的兵力则远远不及岳南。恰巧,前任忠安军节度使高元建如今正在距离长安不远的彦州休养,他虽年过耳顺,却曾身经百战,军事才干出众。依微臣之见,不如且封高元建为招讨使,令其率一支兵马,并联合宣南观察使邵鹏共同征讨秦有田。待事成之后,便可任命高元建为宜西观察使。”

“此计甚妥,段卿果然高才,那就依此办理吧。”谢旸闻言顿觉宽心,当即准奏,转眼间已将方才的忧虑抛诸脑后,心思早已飞到了接下来的玩乐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