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泱泱中华 > 王师讨贼(第2页)

王师讨贼(第2页)

马兴恭略作迟疑,想到高元建在朝中向来保持中立,既非自己一党,也不属于屈段阵营,便未出言反对。几人又简单商议片刻,这次小朝议遂告结束,君臣们各自散去。

离开仁和宫,屈守诚邀外甥女与自己同乘一辆马车,两人又细细讨论了一会儿此事,屈守诚忽道:“说起来,那宋玉衡似乎还在宣南桐州的栖梧书院读书吧?我们是否该提前派人去桐州,将此事也告知于他?此人素有运筹帷幄之才,或许能助邵鹏更顺利地平定战事。”

屈守诚对宋璇一直极为赏识,倒不全是因为她的才名。当年焦雷叛军覆灭后,宋璇与屈守诚曾有过几次往来,她一眼便看出屈守诚手下的龙扬军士兵有些不同寻常,完全不像长安城中骄奢放纵的贵族子弟。细问之下,屈守诚才将先前龙扬军“李代桃僵”之事相告。谁知宋璇听罢,竟立即向屈守诚与段琢道贺,说这正是彻底掌握龙扬军的良机。

屈守诚闻言大喜,随即依照宋璇的建议,对立下军功的贫民与乞儿大加封赏,使他们牢牢占据龙扬军的各个要害职位,从此马兴恭再难动摇他对龙扬军的掌控。

正因这段往事,屈守诚对宋璇是既感激又器重,偶尔还心想宋玉衡这样的人才不可能永远隐居书院,今后总会入朝为官,届时就是自己的一大助力。

原本段琢与舅舅一样对宋璇印象极佳,直到后来宋璇在长安时找她交谈了几次,她察觉到对方言语间常常话中有话,仿佛藏着什么深意,让她隐隐感到宋璇对大崇朝廷的忠诚或许并不似外界所想的那般单纯。

不过宋璇的言行并不十分明显,此后也未再表露类似态度,段琢便暗忖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呢?或许这只是人家大才子愤世嫉俗,对朝堂的昏暗有所不满呢?这也正常,当今任何一位忠义之士,都会对眼下昏暗朝局感到不满,总不能因此就认定人家有反意。

总之,段琢没有确凿证据,就不愿将自己的猜疑说与旁人听,即便是对最亲近的舅父也未曾透露。毕竟这等怀疑,关乎宋璇清誉。

这次屈守诚打算派人提前传消息于宋璇,段琢迟疑了片刻,到底没有立场阻拦。

另一边,天子的圣旨很快就送到了彦州高元建的手中。他接旨之后,大致了解了演州的情形,心想虽然平民起义不可轻视,好在星野寨那伙土匪尚未成什么大气候,趁此时机出兵剿灭,应当不是难事。这么一想,他心头也没太多负担,便先前往长安面圣,然后着手整顿兵马,预备开赴演州。不料到达长安的次日,忽闻龙扬军的段将军前来拜访。

高元建猜测段琢此来多半是为演州讨贼之事,当即命人请她进来。果然,二人落座稍作寒暄,段琢便将话题引到了宜西。

“高将军用兵如神,在行军布阵、战场指挥这方面,我是晚辈,不敢班门弄斧。今日前来,其实是有另一件事,想提醒将军。”

每次看着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高元建总会有些恍惚。段琢身上的文气太浓,说话也温温和和的,不带一丝锋芒,倒更像她的表字“成璧”那般,宛如一块温润玉璧。可高元建确实是懂兵的人,在这方面有识人之明,他深知这位看起来更像文人的女子军事才能是何等出众,当世罕有匹敌,是以从不敢因她是女人而存半分轻视,只凝神听她说话。

结果哪知段琢并非谦虚,她的确只字未提任何有关讨贼的建议,只将先前岳南节度使王孝峰主动请缨欲攻演州、却被朝廷驳回一事,原原本本告诉给了高元建。

“王孝峰此人野心素来不小,对朝廷也多有不敬。他此番请缨,无非是想趁乱拿下宜西。朝廷虽未准他所请,但我担心他不会就此罢休。待高将军与宣南军联手平定贼寇之后,兵马难免疲乏,那时……还须多加小心。”

高元建听得一怔:“段将军的意思是,等我攻入演州、平定贼军之后,王孝峰可能会借故来袭?”

“我也只是猜测,未必成真。但请将军心里先有个底,凡事谨慎为上。”段琢语气温和,却隐隐透出一丝愧意,“如今朝廷能派出去带兵打仗的将才实在不多,此番想到请高将军出马,也是无奈之举。让将军涉身险境,段琢实在过意不去。”

高元建笑着摆了摆手:“哎,为天子分忧,本是臣子本分,说什么险不险的!”

高元建虽也曾是一镇节度使,但与王孝峰那等藐视朝廷、不守臣纲的人不同。他能力不差,却更贪图享乐,只要保有眼前的富贵荣华便已知足,因而与朝廷关系向来和睦,并无什么大的野心。只是这不代表他真就是大崇朝的忠贞之臣,说实话现在这个年头还对大崇朝廷死心塌地的武将堪比凤毛麟角,他刚才那句“为天子分忧”也不过是一句场面话罢了。

段琢却神色诚恳,带着歉意道:“话虽如此,可高将军本已在彦州赋闲静养,是我请您重披战袍,让您卷入这般险局……心中实在难安。将军为天子分忧是理所应当,我本人却必须向您致歉。”

高元建闻言再次愕然,这才察觉到段琢竟是真心实意向自己道歉,而非虚与委蛇的客套。

高元建年事已高,多年来在朝中见惯了魑魅魍魉,各种伪君子与真小人层出不穷,段琢的真诚反倒令他有些不适应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