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是真搬走了。”林悠悠蹲下身,翻看纸箱里的东西,除了几张旧报纸,什么都没有。她抬头看向沈青,发现他正盯着墙上的贴纸——那是一张被撕了一半的“健康管理讲座”海报,剩下的部分还能看到“免费领取养生手册”的字样,和刘阿姨家里的小册子图案一模一样。
“他们应该是在这里策划活动的。”沈青伸手撕下海报,放进证物袋,“你看,墙上有钉孔,之前应该挂过白板之类的东西,用来记录老人的信息。”他的指尖划过墙面的痕迹,眼神变得锐利,“而且地面上有不同尺寸的鞋印,至少有两个人在这里活动过,很可能就是‘红衣女人’和那个戴眼镜的男人。”
林悠悠站起身,环顾四周:“我们去问问邻居,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搬走的时间和方向。”
住在隔壁202室的是一位退休教师,听到敲门声,很客气地开了门。当提到201室的租客时,他皱着眉回忆:“大概是三天前搬走的,那天晚上挺晚了,我听到有搬箱子的声音,还看到两个穿黑衣服的人,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开车走的。”他顿了顿,补充道,“他们平时很少出门,每次都是晚上回来,也不跟邻居打招呼,我还跟我老伴说,这两个人怪怪的。”
“您还记得他们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车吗?有没有看到车牌?”沈青追问。
“颜色好像是黑色的,车牌没看清,当时太黑了。”退休教师摇摇头,“不过我注意到车后面有个贴画,像是个十字图案,具体是什么样的,我记不太清了。”
“十字图案……”林悠悠心里一动,想起之前“圣十字会”的案子里,嫌疑人的车上也有类似的标志,“谢谢您,要是想起其他细节,随时跟我们联系。”
离开4号楼,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阳光渐渐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沈青拿出手机,给技术组发了条消息,让他们重点排查三天前4号楼周边的监控,寻找黑色带十字贴画的车辆。“5号楼的IP是最后一个,登记的是位姓赵的老人,我们去看看。”
5号楼的环境比前两栋好一些,楼道里干净整洁,还贴着社区的反邪宣传画。301室的门敲了很久才开,开门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看到他们,疑惑地问:“你们是?”
“赵爷爷您好,我们是公安局的,想跟您了解一下活动室‘养生讲座’的事。”林悠悠笑着说。
赵爷爷愣了一下,侧身让他们进去:“进来吧,外面冷。”客厅里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着几盒“排毒胶囊”,包装上印着“纯天然提取,治愈多种疾病”的字样,和便利店货架上的保健品风格相似。
“爷爷,您买这些胶囊花了多少钱?”沈青拿起一盒胶囊,仔细看了看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发现上面只有一个模糊的“XX生物科技公司”,没有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
“花了两千多,王姐说这是进口的,能治我的关节炎,吃一个疗程就能好。”赵爷爷叹了口气,“我吃了半个月,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觉得胃不舒服,想找她退钱,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您有没有她的其他联系方式,或者知道她住在哪里?”林悠悠问。
赵爷爷摇了摇头:“她只给了我一个手机号,打过去已经是空号了。她说住在城东,具体哪里没说。”他的语气里满是懊悔,“都怪我,太想治好关节炎了,才会相信她的话。”
沈青将胶囊放进证物袋:“爷爷,这些胶囊我们带回去检测,要是有问题,会依法追究他们的责任。您以后买药,一定要去正规药店,别相信上门推销的,更别买没有正规厂家信息的产品。”
从赵爷爷家出来,天色已经有些暗了,路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回家的路。林悠悠将排查到的信息整理好,对沈青说:“看来这个邪教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独居老人,利用他们缺乏关心、渴望健康的心理,先以‘温情’获取信任,再用虚假保健品和讲座诈骗。下午查到的‘红衣女人’‘戴眼镜男人’,还有3号楼的IP,应该能锁定他们的活动范围在老城区这一片。”
“嗯,我已经让技术组扩大监控范围,重点盯着活动室周边的路口和停车场,争取拍到他们的正面照片和车辆信息,方便后续抓捕。”沈青拿出手机,给技术组发了条消息,补充道,“晚上开会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线索汇总一下,再制定详细的抓捕计划,最好能在他们下周的‘大型健康讲座’前把人抓住,避免更多老人上当。”
“好。”林悠悠点点头,抬头看了看天,乌云又开始聚集,像是要下雨,“先回队里吧,跟老张他们说一下排查情况,顺便把证物交给技术组检测。”
沈青发动车子,车厢里依旧安静,但和早上不同的是,这份沉默里少了些尴尬,多了些无声的默契。林悠悠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路边的老人牵着狗慢慢走,便利店的灯光温暖明亮,水果店的老板娘还在给剩下的水果喷水——这些平凡的日常,正是他们拼命守护的东西。她想起刘阿姨的眼泪,赵爷爷的懊悔,心里更坚定了要尽快破案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