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万贞儿的 > 第020章(第1页)

第020章(第1页)

“朕真的不再想听到董山这个名字。”

坐在龙椅之上的朱见深,眸光深远,彷佛透过敞开的大殿门看向那太极广场。

说完这话,朱见深久久不语。

大殿沉静一片,谁都没有说话,包括先前主动请缨的赵辅。

‘躲’在龙椅之后的万贞儿低头看着怀中幼儿。

朱佑棱醒着,圆溜溜的眼睛直直的瞅着万贞儿。而与万贞儿目光对视间,朱佑棱勾唇,露出一抹奶软的微笑。

万贞儿轻点朱佑棱的额头,下一刻无声的笑了。

她伸手招来怀恩公公,低声耳语道。“告诉万岁爷,锦衣卫该动一动了。”

怀恩立刻躬身,尖细的嗓音在殿内清晰响起。

“陛下,每逢战事起,细作四处作乱,不如让东厂以及锦衣卫的人手一起出动,抓捕细作,免得影响战事。”

朱见深点头,随即就对怀恩公公下了命令。

怀恩乃东厂厂督兼司礼监掌印太监,朱见深一同意万贞儿给予的建议,退朝之后,东厂的人手动了,而锦衣卫。。。

各地卫所的千户百户,接到中枢下达的命令后,齐齐行动,一时间风起云涌,不少走边关往关外贩卖粮食茶叶丝绸等物的游商遭了殃。

锦衣卫拿人,和东厂一个性质。从来都是怀疑者直接捉拿下狱,然后再找证据。至于找到证据后,放不放人。。。

士农工商,就连‘士’阶级的文人都要避着,不然落到锦衣卫东厂手中,不是也要脱层皮。何况是商人,还是经常往关外外跑,做游商生意的商贾。

当然他们本身,也实在该死。

明朝中后期,不知道有多少往关外跑的游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从而将朝廷明令禁止的盐铁,特别是铁矿,偷偷带到关外,为关外各游牧势力提供了大量造反资本。

不提各地抓捕细作,所造成的骚乱。实际上,相较细作继续留着,在大明搅风搅雨,或收买大臣,或在民间蛊惑民心。

总之一句话,投敌卖国者死不足惜。

引发的骚乱,很快就平息了。各地皆是如此,包括京城在内。

京城毕竟是中枢,锦衣卫东厂皆坐镇京城,因此京城的骚乱刚开始,就被按压了下去。

不过这几日,紫禁城内的大小主子们,都不是很高兴。当然,朱见深和万贞儿,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高兴,而嫔妃宫娥们,纯粹就是因为朱见深、万贞儿心情不好,战战兢兢的,自然没有高兴的余地。

这天,天还没有亮,朱见深就赶早起来,开了早朝会。依然金銮大殿,朱见深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看着神色各异的文武大臣。万贞儿呢,依然抱着朱佑棱坐在龙椅之后。用帝妃二人组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从奶娃娃开始培养。

嗯,朱佑棱觉得这很好,还不太会说话,但他会听啊。从婴儿孩提时代,就开始提高政治素养,有利于他以后执掌大权。

为了确保不在听的中途又睡过去,朱佑棱还暗中掐了自己一把,掐得自己眼泪汪汪,人果然很清醒。

从成化三年开始,年景就不太好。一开春,先是陕北那边传来干旱的消息,接着就是江南水患,扬州盐贩趁机坐地抬价,甚至造反,再接着,也就是朱佑棱周岁宴后,鞑靼频繁侵扰边境,而原本诚服大明的建州女真首领董山,暗中与鞑靼勾勾搭搭,早有反叛之心。

道一句内忧外患不为过,但就严重的程度来讲,根本赶不上崇祯皇帝的时期,那才真的是内忧外患,还有天灾降临,全球进入小冰川时代。

对比那时候,成化年景简直不要太好。

当然以上是朱佑棱的想法,而朱见深他们,毕竟没有后世的记忆。现在的情况就是,朱见深对辽东那边采取军事行动,文官们大多不赞同,但在以朱见深不御驾亲征为前提的情况下,还是依着朱见深的意思。

现在好了,年景不好,陕北干旱江南水患,总得派钦差前往两地赈灾吧。而赈灾,就涉及到了国库资金。

去年的时候,户部官员就哭穷,说没收上来多少税收。

现在一提赈灾,咦,有亿点点银两,不是被万岁爷你拿去发军饷了嘛。要不今年在十税三的基础上,再加两成税?

朱见深:“。。。。。。”

万贞儿:“。。。。。。”

朱佑棱:“。。。。。。”

——妈哒,国贼禄蠹,果然明之一朝,最该杀的便是某些官员。

朱佑棱恼恨自己现在不会说话,不然准喷说出这样话来的官员满头唾沫。

“朕记得历年来发生天灾,百姓受难之时,朝廷都是免收受灾之地的赋税。朕不知道你的四书五经到底读到了哪儿去,想必说读到狗肚子里,那是辱狗了。”

朱见深瞄了一眼户部官员,不认识,不过四五十岁的年龄,还在户部员外郎的位置上坐着,可见不是个有能力,是熬资历的家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