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关系,会一直处于这种极致压抑、却也极致稳定的“地下”状态吗?
或许不会。
堡垒或许会从内部,因为情感的日益累积而自然产生裂痕。也许是在某个共同攻克了巨大技术难题的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兴奋与疲惫交织,陆止安看着江澈在屏幕冷光下格外清晰的侧脸,那一直紧绷的、用于维持绝对理性的弦,会突然断裂。他会伸出手,不是去拿旁边的电路板,而是极轻、极快地,触碰一下江澈放在键盘上的手背。
又或者,是在某次极为重要的竞赛或项目展示后,面对来自更高层面的、真诚的赞赏与邀请时,江澈会在众人面前,极其自然地,将决定权抛给一直沉默站在他身后的陆止安:“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没有戏剧性的曝光,没有外界的喧嚣。他们的关系,可能会像深海下的地壳运动,在长久的沉默与压力积累后,于某个看似平常的时刻,以一种更内敛、却同样不容置疑的方式,浮出水面。那可能只是一个眼神的转变,一种气场的变化,让周围敏锐的人(比如苏澄影,比如□□)悄然察觉,而后心照不宣。
他们的“出柜”,或许不会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会像冰雪消融,溪流汇合,是一个缓慢、平静,却同样指向永恒的过程。他们的堡垒,最终是由内而外,被彼此之间那日益增长、再也无法完全隐藏的情感引力,温柔地瓦解、重塑,成为了一个向特定之人开放的、宁静而坚固的港湾。
(三)如果顾云昭没有受伤
在这个宇宙里,那场篮球决赛顺利进行,顾云昭发挥出色,带领球队轻松夺冠。她没有摔出场地,自然也就没有那触目惊心的伤口,没有林栀予瞬间失态冲上前的心疼与慌乱。
她们的恋情,会因此推迟吗?
或许会。缺少了那个将林栀予深藏情感彻底引爆的催化剂,她可能会将那份温柔的喜欢藏得更久,继续以“最好的朋友”的身份,安静地待在顾云昭身边,看她打球,给她递水,为她加油。
顾云昭这个神经大条的家伙,可能依然沉浸在她的运动世界里,迟迟无法察觉身边人那细腻如水、却深不见底的情意。
但,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
也许是在某次顾云昭赢了比赛,兴奋地想要拥抱她时,林栀予那瞬间绯红的脸颊和微微颤抖的指尖;也许是在顾云昭因为训练受伤(小伤)而抱怨时,林栀予眼中那过于浓重的担忧和小心翼翼的照顾;也许是在无数个夕阳西下的放学路上,林栀予看着顾云昭被金色光芒勾勒的、充满活力的侧影时,那温柔得能滴出水来的眼神……
顾云昭再迟钝,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在朋友们(尤其是洞察力惊人的苏澄影和咋咋呼呼的沈寒星)若有若无的暗示下,也终将有一天会恍然大悟。
那个告白的场景,可能会完全不同。可能不是在河滨公园,可能没有精心准备的措辞。也许就是在某个寻常的训练后,顾云昭看着正在认真帮她整理书包的林栀予,看着她低垂的、温柔的眉眼,心脏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她会直接、甚至有些莽撞地,拉住林栀予的手,大声问:“栀予!你……你是不是喜欢我?!”
林栀予可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直球吓得愣住,脸颊爆红,说不出话。
然后,顾云昭会咧开一个大大的、灿烂的笑容,自己给出答案:“我觉得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
节奏或许会晚上半年,一年。告白的方式可能少了些浪漫,多了些顾云昭式的莽撞和直接。但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就像藤蔓终究会缠绕着大树生长,温柔的水流终将汇入奔腾的江河,她们注定会在一起。只是这个过程,少了那份因意外而催生的激烈,多了几分水到渠成的、温暖的绵长。
(终)
平行宇宙的枝桠蔓延向无数个方向,每一个微小的“如果”,都可能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无论在哪个宇宙,无论以何种方式相遇、相知、相爱,有些核心的东西,似乎永恒不变——那是沈寒星如阳光般的执着,是苏澄影清冷下的温柔,是顾云昭的坦荡与林栀予的坚韧,是陆止安与江澈之间那超越言语的、牢不可破的羁绊。
重要的或许从来不是故事如何开始,而是那些深植于灵魂的特质,终将引领他们,穿越所有可能的变量,找到彼此,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确定的那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