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很晚才开饭,在苏小雅大哥家吃。
有腊猪脚、腊肠、腊兔肉、腊鱼,萝卜乾汤,外加几个清炒素菜,主食是玉米饭。
听苏卫华说,那些腊肉是早准备好的,就等著汪承平和苏小雅来了吃。
酒是喝的高粱酒,度数很高,非常烧心,喝一口全身暖烘烘的。
堂屋里,只有苏卫华、苏小军、苏小磊和汪承平上桌,其他女眷和孩子都在厨房,包括苏小雅。
实际上,以前汪承平家里来客人后,也是这种做法。
物资匱乏,好的东西要款待客人,女眷和孩子都不能上桌。
那天汪承慧回娘家,是赵兰想著一大家人分家后,偶尔才能凑一起吃顿饭,於是一起吃。
谁知道一个个像饿死鬼一样,什么规矩都不讲了,差点没把汪大钧气死。
所以说,任何规矩背后都有一定道理,不是封建迷信,不是大男子主义。
吃饱喝足,休息一阵,苏小雅端了木盆让汪承平烫脚。
“哪些人去,定下来没有?”汪承平趁机询问。
苏小雅点头道:“爸妈、大哥大嫂、二哥和二妹去,其他人在家。”
“让二妹一起去,主要是认认门儿。开年她就十六岁了,爸妈的意思是,有机会希望把她嫁到山外去。”
汪承平頷首微笑道:“不用解释,多一个人只多双筷子,看来杀猪那天,光咱们家至少要准备三桌才够了。”
“那我们是在这儿玩几天,还是明天就回去?”苏小雅犹豫片刻,开口问道。
汪承平笑了笑,说:“隨便你,左右这几天家里没事做,你想呆几天可以,就是……”
“就是什么?”苏小雅连忙问。
汪承平坏笑道:“就是我这火气大,怎么搞?”
许多地方,都有女儿和女婿回娘家,却被要求“分开睡”的规矩,或者说是风俗习惯。
追溯到古代,主要有几个原因,比如避免尷尬,避免“晦气”,避免偷走娘家的財產,避免赖著不走等等。
“憋几天嘛,辛苦你了。”苏小雅一脸娇羞道,“实在难过的话……找机会我陪你进山去玩。”
这种事,一旦经歷过后就食髓知味,她並没有推脱。
况且汪承平的本事很大,她一天不搞也空虚的慌,自然会想方设法配合。
汪承平听了后,满意的点点头,再没有后顾之忧了。
……
汪承平和苏小雅在红苕村玩了两天,山里其实也没啥好玩的,穷山恶水,冷风颼颼,十分无聊。
至於进山打猎什么的,还是算了,满山的树林荆棘,根本没处落脚,加上沟沟坎坎,很不方便。
苏小雅也一样,最开始和母亲有说不完的话,可该聊的该说的都说了后,也觉著娘家就这样,没啥意思。
最主要是两口子呆在这,苏卫华和郑秀玉顿顿都想方设法做好吃的,家里条件本就寒酸,多玩几天都不好意思。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一大家人就起床了。
汪承平和苏小雅洗脸刷牙后,一前一后去了屋后地窖草棚里折腾了一回,这才心满意足回去吃饭。
早上吃的是红薯糊糊和玉米饼子,今儿饼子做的多,要带著路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