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雅道:“种少了也赚不到钱,多种些才能摊薄成本,不过这样一来风险也就大了。”
“所以不管什么行当都不好干啊!”苏小军轻嘆道。
等干活的人都离开后,汪承平对苏小雅说:“大哥带了些东西来,你收捡一下。”
“带了什么?”苏小雅好奇问。
苏小军回道:“鸡蛋、香菇啥的,还有六只能下蛋的母鸡,都是叔伯们凑的。”
“我家不缺这些东西,大哥,你带话回去,以后別送母鸡了,留著下蛋不好吗?”苏小雅蹙眉叮嘱道。
汪承平附和道:“確实,你们那儿平时就靠著鸡蛋卖钱买盐买火柴啥的,把母鸡送给我们,收入会少一大块。”
“呵呵,咱们虽然穷,倒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这些鸡是小雅嫁人之前就准备了的。”苏小军笑呵呵说道。
来到箩筐前,谁家送了多少东西,苏小军一一说给汪承平两口子听。
光是鸡蛋就有三十多斤,还有山木耳六斤,蜂八斤,苕十斤,板栗十斤,燉肉用的各种草药十多斤,等等。
娘家人有这份心,苏小雅也不好拒绝,左右以后人情来往会找机会还回去。
……
第二天早上,苏小军吃过早饭后,就急急忙忙离开了。
汪承平送了他三十斤麵粉带走,还有早给苏卫华和郑秀玉定做好的衣、裤、鞋、帽各两套。
送走苏小军,汪承平又跟著货车进了县城送菜。
天还没亮,空气寒冷。
荣盛农贸市场外的街道边,汪承平看到汪承康和钱代真两口揣著手,在一个半人高的火炉前叫卖烤红薯。
“老四,生意咋样?”从车上下来,汪承平隔著街大声问道。
这两口子,看情况半夜就起来了,就算烤红薯能挣到钱,也很辛苦。
“三哥来了?”汪承康寻声看去,隨口回答道,“生意一般般。”
汪承平对从车厢里跳下来的汪承明说:“二哥,你和承辉找卫秋兰清点数量,我和老四说几句话就来。”
卫秋兰就是曹达强的老婆,以前摆摊,现在只做韭菜生意了。
她自己的客户自然由自己送货,卖的也比汪承平贵两毛。
“行,搞快点啊,点数很快的。”汪承明点头应道。
汪承平頷首笑了笑,小跑几步过了马路,来到汪承康的摊位前。
“给我称三个红薯,个头別挑太大,早上吃过饭。”
“请二哥和辉哥吃红薯,不请我吃一个?”汪承康开玩笑道,挑了两个品相好的称称。
城里大都卖烤红薯的一般会准备一辆三轮自行车,把火炉放在车上拉著走,相当於流动摊位。
汪承康没钱买三轮车,於是买了滚动轴承,找人做了一辆木板车拖著火炉走。
这玩意儿也能移动,但不能太远,沟沟坎坎也不方便。
晚上回村休息时,汪承康会把车寄放在钱代真的一个亲戚家,倒是离市场附近不远。
汪承平笑骂道:“我大清早来照顾你生意,少得了便宜还卖乖。”
“三哥別听他胡咧咧。”钱代真笑吟吟道,取了三张牛皮纸,等下包著烤红薯。
汪承平摆摆手,笑著说:“知道他在开玩笑。说句实话,这段时间你们早出晚归,生意到底咋样?”
“之前的投入,基本赚回来了。”
汪承康有些嘚瑟道,具体赚多赚少他是不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