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说好,汪承平把原本在收捡农具,要回家的汪承浩等人喊住,继续种植。
两个嫂嫂听说他家种了父母的地,嘴上没说什么,不高兴却写在了脸上。
钱代真刚嫁过来,和苏小雅抱团,巴不得老三家过得好,她俩才有对抗两个嫂嫂的底气。
两个哥哥和老四倒没多话,左右汪承平只种两个月,自家兄弟,又不是外人。
最主要是他们自己不缺地种,哪怕老四两口子也有16亩地,足够折腾了。
汪承平估算的不错,剩下的瓜苗果然又种了两亩地,下午就全部种下了。
也就是说,汪承平这次一共种了18亩黄瓜。
亩產如果真能达到系统显示的12000斤,就能收穫216000斤,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生长周期还有一个月,能够抢先上市,那会儿价格肯定不错。
汪承平的期望不高,只按0。1元斤算,就能挣到21600块钱,立刻就能成为万元户。
中午和饭上他家供饭,为了把伙食开好点,他一大早就去了城郊的农贸市场买了五斤肥肉回来。
这年代肥肉贵,瘦肉便宜。
肥肉要票的0。92元斤,不要票的1。1元斤。
自从改开后,城內和城乡结合处新开了许多新的农贸市场,人们也叫自由市场,倒是方便不少。
显而易见,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了。
除了肥肉外,汪承平还给了汪大钧、汪承浩、汪承明和汪承康每人一包烟,中午晚上有散酒喝。
虽然是父亲和亲兄弟,但既然过来帮忙,肯定不能啥也不表示,就算请外人这些东西也不能少。
同时,汪承平这样做,也算把行情定下了,今后其他三家有事,也要这么办才敞亮。
中午和晚上每顿都办了两桌,有酒有肉,主食是馒头,一大家人吃的喜笑顏开,油光满面。
晚饭吃到很晚才散席,自从分家后虽然住一起,却难得一起吃饭,有说不完的感触。
自己当家后,儿子媳妇才知道父母的不易,大嫂和二嫂都哭著给父母道歉。
她们不后悔分家,却后悔为了分家大吵大闹,传出去不好听,也伤了两老的心。
汪大钧和赵兰倒没怪责儿子媳妇,他们早料到有分家的一天,以前没分是因为条件不允许。
事情说开后,家里的氛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大家不再冷眼相对,都和和气气相处。
晚上洗了澡,苏小雅说不放心刚种下的黄瓜。
汪承平也有些不放心,於是两人提著马灯去田间巡视。
夜风拂面,带走了白日的燥热。
走在田间小路上,苏小雅深吸口气,浅笑嫣然道:
“还好今天下了阵小雨,不然瓜苗很难存活。”
汪承平轻轻点头,说:“虽然种下了,但咱们的活还没干完,从明天起开始搭建瓜架。”
“不用这么急吧?”苏小雅蹙眉道。
汪承平解释道:“这季节温度高,黄瓜长得快,等瓜藤完全长起来再搭架子就迟了。”
如果生长周期是两个月,倒是不著急,但他却知道自己种的黄瓜生长周期只一个月。
虽然是老品种,却和早熟品种一样,所以要早做准备。
“行吧,左右咱们的地里全种了黄瓜,也没別的事做。”苏小雅微微一笑。
汪承平摇头笑道:“事多著呢,瓜架搭好后,咱们还得进山砍柴,为入冬做准备。”
两人一路閒聊,到了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