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护卫嬷嬷跟了数十人。
这般排场俨然就是国公夫人魏氏。
老太君三年前就已持斋净业,闭门谢客。
薛兰漪万没想到会在这等情形下遇上她。
她慌乱屈膝行礼。
老太君瞥了眼这细腰软骨的女子,眼中厌弃更甚,“你在外面胡闹也就罢了,还要把人纳进来,让你兄长给你主持婚仪,旁人看去岂不笑话咱们国公府没规矩?”
没规矩三个字咬得格外刺耳。
薛兰漪忽然意识到她慌张之下行错了礼。
地位相似才行万福礼,以老太君的身份,以她的地位,唯有行稽首礼才妥。
薛兰漪蹙眉看了眼脚下泥泞不堪的水潭,到底提起裙裾颔首欲跪。
“娘身子骨不好,怎么来后院了?”
此时,青竹杖从薛兰漪眼前探寻而过,朝老太君去。
地上留下一串歪歪斜斜的竹痕。
老太君瞧大儿子连走路都难,忙上前搀扶,眼中凌厉也被疼惜之色淹没。
“娘还不是猜到你这小子定又没打伞?”老太君取了伞给儿子撑着,嗔了他一眼,“总不爱打伞,再不打伞,娘就打你。”
魏宣无奈摇了摇头,“娘若真心疼儿子,就莫要在雨中逗留才是,儿陪娘回崇安堂。”
他的手掌向后一拂,示意薛兰漪不必跪了。
老太君自然瞧见了儿子的小动作,只是三年未见,此刻也顾不得旁的了。
“宣儿从边关赶了三天三夜的路,应是饿了吧?娘做了你喜欢的鲜笋汤。”
老太君这些年抄经礼佛,身上总沾着肃冷的檀香,此时满袖都是烟火气。
俨然起了个大早准备膳食。
魏宣心里自是暖和,“还是娘疼儿……”
话到一半,又滞住了,“咱们一家子许久未聚,倒有很多话要与阿璋聊,不如一起用午膳吧?”
“我已用过了。”魏璋遥遥对着老太君和魏宣行了个礼,“母亲与兄长自便。”
话音落,头也不回往反方向去了。
薛兰漪还撑伞站在原地,连情绪都未回拢。
没有人告诉她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该何去何从?
“把你那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也一并带走!”老太君下了令。
魏璋脚步一顿,只听老太君在身后冷哼,“此地是镇国公府,不是内阁大学士府,老身还容不得人污我百年公府的门楣!”
周围伺候的丫鬟小厮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薛兰漪。
显然,那个不三不四,污了门楣的就是薛兰漪。
齐刷刷的目光扎得很深,很疼。
薛兰漪好像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
她匆忙朝魏宣方向屈膝一拜谢他出言相助,之后去抱奄奄一息的百合,准备离开公府。
来时,花都要开了。
去时,原是一滩烂泥。
所有的羞耻感压在心头,她脚步虚浮得像踩了棉花一样,快要支撑不住摔倒了。
一只大掌忽地握住了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