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把反派踩在脚下盘搜搜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秦晋一瞬不瞬盯着沈青栖,他那双清冷如寒星的凤眸褪去沉静,崭露出一种极其具有压迫感锐利的锋芒。沈青栖郑重地点了点头。

所谓柴塘法,本质是一种柔性地基处理技巧,已经是古代相当先进的工艺,对比相当于唐宋水平。将树枝、芦苇、竹竿等捆扎成巨大的柴排或帚捆,按规律安放在地基上,纵横交错的柴排能将堤坝的重量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平面上,从而避免建筑体因为局部压力巨大而出现下陷,同时柴排本身的巨大摩擦力也能有效抗滑。

等铺好了柴排之后,再大量抛填块石、碎石,进一步施工的同时用重量将柴排牢牢压入软泥中,使其和地基紧密结合,形成坚实坝体的一部分。

最后,就是采用具有粘性、凝固作用的三合土进行浇筑封堵、荡平之后,坝体就成就其应有的体量和外型了。

最后的最后,就是等待三合土完成凝固,这段海堤就宣告完成了。

沈青栖在设计南都官亭大坝的时候,已经对传统的古代三合土进行改良,加入了糯米熟浆,成了初阶的古代版混凝土。新版凝固所需时间更短,粘合程度和强度增大了很多,并且糯米混凝土还会在接下来的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间一直发生内部缓慢反应,最终达到那种千年不倒的古城墙效果。

偌大的船舱,夕阳斜照入内,染上一片纁红,浩渺的江海交接面折射一片粼粼的波纹。

舱内,一下子无人说话,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变粗呼吸声。

秦晋仰头,半晌恢复,他点头哑声:“好!很好。”

他是抱着不成功母宁死的决心来的。

他也知道沈青栖能帮上很大的忙。

但没想这么大,这么干脆利落。

感慨的废话也不多说了,沈青栖今日站在这里了,也不需要他的反复感激,他把这份情记在心里,点点头,直截了当问:“那目前差些什么?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困难吗?”

海堤修筑,夏无量和死去的前郡丞王定方等人一直在做,两党固然有龃龉,但这些都是头脑清明的人士,肯定有通力合作一起修筑过大坝的。

材料,现在邾郡北郊大仓都有——秦晋麾下的护军接手邾郡武备,重中之重一是邾郡防务,第二就是现场工地和这个存材料的北郊大仓库。

三千人有些不够,秦晋也不废话,把原来的军兵全部都留下来了。

这些军兵隶属大将高适。高适和程南交情很不错,秦晋来之前预料到这一点,已经托程南找高适写了令邾郡原驻守兵将全力配合的信件了。

如今邾郡加上看管和修筑大堤的军兵有近一万人,都会尽心尽力的。

材料也足够。沈青栖推出新版的三合土之后,这一年多邾郡这边用的也是新版三合土,材料也是这种的。

什么都不少,和先前一样。

可先前不行,现在沈青栖缺说只需一夜。

那不用说,与沈青栖现今所将要采用的新法子先比,这老版肯定少了些什么的。

秦晋说:“你说,我这就去办!”

秦晋虽然被算计败北了一次,但人脉能量还是多少剩余一些的。

沈青栖也不含糊,她压低声音:“我确实有个新法子,叫‘三合土急凝法’。只需要一夜时间,浇筑上去的三合土就能一夜凝结。”

为什么邾郡海堤这边屡屡修筑不成功,正是因为破损的海堤面积太大长度太长,需要凝结的时间也太长了。哪怕是沈青栖在官亭大坝改良版三合土,也需要最少一个月才能初步凝结。再考虑潮汐因素,修筑时能一层层用板材隔着,等凝结一层后再往外推,需要的耗费的时间非常长。

邾郡海堤修筑详情外人不得而知,但真实的,可以说这么长的时间,邾郡海堤最多也就修筑到一半,就被北朝或海元岛的敢死队乘坐满满的黑。火。药船趁着潮水大涨冲上来,给炸了。

潮汐巨力再冲几天,剩下半凝不凝的柴塘也就冲的乱七八糟了。

沈青栖详细解释了一下这个急凝法:“很简单,在混合翻炒三合土熟浆的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牡蛎壳和草木灰,就会发生更加剧烈的翻花反应。”

沈青栖也没详细说其中的化学反应,她只非常肯定道:“关键是牡蛎壳锻烧后的白灰,用这种白灰取代四分之三的普通石灰面,额,也就是七分普通石灰面,草木灰也得加一份。”

“配方比例是,蜃灰(牡蛎壳灰)四份,普通石灰面一份,草木灰一份,细沙或优质黏土一份,再加煮沸的稀糯米汤,最后者用量是干料总重的十分之二至三。再加一些切碎的麻絮或竹筋。就是这样,其余工艺和糯米三合土差不多。”

这个配方,沈青栖在来的路上已经仔细考虑过,非常清晰仔细,说起来一点都不带磕绊的。

秦晋直截了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缺的是牡蛎壳,并且量不少。”

沈青栖点头:“嗯。其实这些天我已经让阿伊在巡检各处的时候留意过了,邾郡从前的牡蛎场都没有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