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在十九世纪当作家的日子英文 > 004(第2页)

004(第2页)

尤其是看玛格丽特和安妮的反应,她们对故事开头很感兴趣,姑且算作成功了。

“那好吧。”

凯瑟琳也不再扭捏,接下了玛格丽特的话:“我们的侦探乔治·贝尔先生,前往新门监狱,是为了拜访一名杀人犯。”

安妮惊讶地捂住了嘴巴:“拜访杀人犯?那这位侦探先生,为何还要带这么昂贵的礼物?”

“自然是因为这位杀人犯非同寻常。”

凯瑟琳笑着继续讲了下去。

“威廉·古多尔爵士,他今年已有五十一岁,风度翩翩、家财万贯,深谙医学和社会学。入狱之前,他是皇家医院的首席外科医生,给刚入行的侦探先生不少指点,可以算作恩师。如今在新门监狱里,是因为他犯下了谋杀罪。”

“这一定是冤假错案吧!”

玛格丽特着急了,“如此体面的老先生,怎会杀人?侦探会给他翻案的。”

凯瑟琳故作神秘地开口:“若是如此,悬念岂不是太简单啦?很不幸,玛姬,古多尔爵士确实是名杀人犯,证据确凿——他杀死的是在旅途中谋害自己妻儿的盗匪,为了报仇,古多尔爵士追查线索数月,亲自行凶。只是爵士家底殷实,他用钱款免去了死刑和劳役,却不得不在新门监狱坐大牢,还是侦探先生亲自将他捉拿归案呢。”

“怎么这样!”

“凯茜,你好残忍。”

听到是复仇的故事,玛格丽特露出不忍的表情,“杀人偿命,情有可原。古多尔爵士不是坏人。”

凯瑟琳忍俊不禁:“你都说了,杀人偿命呀,玛姬。爵士到底犯了法。”

不过看玛格丽特的反应,凯瑟琳就知道自己的目的达成了。

“凯茜还没说完呢,”安妮催促道,“侦探先生去拜访古多尔爵士,是为了什么?”

“警方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凯瑟琳继续讲述下去,“信件内容极其狂妄,宣称苏格兰场极其无能,养了一堆吃干饭的人,连他——作为凶手,杀了人都全然无知。所以他决定给凶手一个提醒,将这封信,连带着一根小拇指寄了过来。”

玛格丽特和安妮闻言异口同声:“天呐!”

这样的谋杀故事,对十九世纪的乡下姑娘来说,未免太过刺激了。

但姐妹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害怕的同时,又忍不住想知道下文。

“那,那这和古多尔爵士有什么关系?”安妮率先发问。

“其实没什么关系,”凯瑟琳回答,“只是此事掀起轩然大波,报纸纷纷报道,但警方连查了一个月,都没什么头绪。于是一个月后,侦探先生也收到同样的信件——除却没有小拇指外,内容一模一样。他尝试着追查,也没查到线索,于是贝尔先生思来想去,决定去问问自己的导师。”

玛格丽特恍然大悟:“他是去向古多尔爵士求助去了!”

安妮不由得担心:“那,那爵士会帮助贝尔先生吗?他可是把爵士抓起来的人。”

太好了!

看着两位姐妹的反应,凯瑟琳的笑容恨不得咧到耳根去。

其实放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开头完全不新奇。

——再标准不过的《沉默的羔羊》模式!

和大名鼎鼎的汉尼拔·莱克特医生的故事一样,凯瑟琳也选择了双主角小说类型。

一名恪守底线、正义凛然的侦探,为了侦破案件,不得已与在监狱中服刑的杀人犯合作,向其咨询案件思路。

这并非《沉默的羔羊》独创,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FBI就在咨询、采访监狱中的连环杀人犯,站在凶手的角度上,建立了犯罪心理学科,为现代刑侦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角度。

后世还有不少小说和影视作品,会用这种一正一邪两位主角合作的方式展开故事。

但现在可是十九世纪。

果然对当下的人来说,这种叙事方法足够新鲜。

“当然。”

凯瑟琳开心地回答了安妮的问题,“古多尔爵士杀人只为复仇,他在心中也认为自己理应伏法。爵士甚至很感谢贝尔先生能拜访他,也决定帮助他破案。”

“那之后呢?”玛格丽特迫不及待地问,“爵士能看出写信的人来是谁吗?”

“之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