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分钟,巷子里传来一阵哀嚎。
几人看清沈禁的脸,又气又怒,陈聚率先开口:“沈禁,你他妈是不是有病,没完没了了?”
瘦脸男:“你刚刚是不是故意拿走我们所有的钱,害我们被打。”
沈禁居高临下看着一脸狼狈的几人,声音冰冷沉郁,“比起大热天被人关着晕倒几个小时差点没命,你们挨两顿算轻的,不服气可以报警。”
说完蹲下身,“不敢的话,下次见到萧从默绕着走,你们再动他,我不介意把你们也打晕关几个小时。”
萧从默离开时被沈禁推着上车,临了还给他塞了一个袋子,他在车上打开,发现里面装着沈禁给他买的两管膏药,有一管还没拆封,再底下是一块还有温度的桂花白米糕。他坐最后一排,扭头往背后的透明车窗看去,发现沈禁在他上车后往另一个方向离去,很快变成一点黑影。
回到家,院子大门紧闭,萧从默敲了敲门,几秒后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渐渐走近,哐两下把门打开,露出一张少女的脸。
“哥,你回来了!”
萧如茵是标准的鹅蛋脸,笑起来两眼弯弯,长得古典婉约,性子随性开朗又很有主意。两兄妹从小相依为命,她对这个哥哥很敬重,从小谁嘲笑萧从默,她会第一个骂回去,骂不过就动手,有时候连萧从默都不一定能拦得住。
萧从默点了点头,他在车上的时候把药揣进包里,把手里拎着的米糕递过去。
萧如茵见了两眼一亮:“哇!谢谢哥,今天怎么想着给我买吃的,下课的时间是不是也早了。”
萧从默笑笑,没回答她的问题,反手把门关上。
白天锁门的主意是他提的,几年前萧如茵差点出意外,他自己又不能经常在家守着,找人加高了院墙,换了一道新的大门。
萧从默和萧如茵不是亲生兄妹。他的爸爸叫萧诚,母亲叫李岚,俩人高中校友,大学毕业后结婚,彼此很爱重对方。萧诚年轻的时候做工程,后来工程生意不好干,他买了一辆大货车,做起了长途货车司机。货物运程从南到北长达千里,经常一走半个月不回家,比一般人辛苦,收入也不错。
萧诚是个热心肠,运货途中遇到麻烦总喜欢搭一把手,有几次为此耽误归期,妻子抱怨了几次。有一年他在回程快到家的路上捡到一个三岁女婴,女婴全身通红,呼吸微弱。
货车笨重又限速,他怕小孩出意外,把车停到收费站附近揽了一辆车送到医院。小孩送得及时,在医院住了半个月脱离生命危险。
萧诚曾经报警,但当时DNA技术没有大面积采用,警方长时间找不到女婴父母就一直寄养在萧家,后来警方破获一起拐卖案,拐子招认女孩是他们买的,但他们不是第一手,没法提供女孩及父母信息。萧家人听闻忍不住心软,萧诚夫妇一直渴望有个女儿但政策不允许,索性认小孩做女儿,取名如茵。
茵,郁郁葱葱,草木繁盛之意,夫妻俩希望小如茵未来如草木般蓬勃生长。不知是不是应了这份祝福,小如茵身体越来越好,只不过比寻常小孩还是差了一些。
家里添丁,父母渐老,萧诚外出越来越多,萧从默八岁那年,萧诚运货途中路遇大雨,一个沿河村镇遇到数十年水患,平日里浅缓的溪流在接连三天的暴雨之后一夜之间变成滚滚大河淹没附近房子庄稼,事态发生在深夜,第二天很多人失踪,萧诚见状停车加入救援大队,帮忙三天才接着运货。
那场水患举国皆知,萧诚虽晚几送货,但在天灾面前合作方表示理解并称赞他的义举。当时他送货目的地政府刚好组织了一场企业捐赠,不少慈善家往水患之地捐了一批物资,在听闻萧诚回程途经那段路,问他愿不愿意帮忙运送,萧诚亲身见过那场流离失所,没什么犹豫让人把物资搬上车。
那年天公不开眼,萧诚回去的时候又遇大雨,那个好不容易消退的雨水再次席卷,他冒雨送达物资后再次加入救援。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幸运,为了救一对老夫妻被水卷走,最后找到人时没了呼吸。
消息传到临源县,李岚跟着当地政府出具的专车将尸骨接回。
那年萧从默九岁,萧如茵六岁。
萧诚父母妻子一夜熬白了头发。
萧从默记得那几天家里来了很多人,爸爸的葬礼很风光,他带着妹妹磕了很多次头。
李岚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平常酷爱书法,从那之后悲伤过度精神恍惚,连练字都无法集中精力。幼儿园孩子娇贵,园长虽然体谅萧诚义举,但也担心李岚无法照顾学生,让她回家带薪休养。那段时间,萧从默不知道多少次去他爸的坟墓接他妈回家。
半年后,李岚精神恢复正常,开始回园里上班。她没再去墓地,每天上班,下班后疯狂练字,偶尔还会带着儿女一起练。
别人见状劝李岚看开一点,让她为了孩子父母活下去,李岚每次听了既不点头也不摇头,但脸上的笑容很温柔。
只有萧从默知道他妈妈快不行了,李岚吃的东西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瘦,有时候盯着窗外久久不回神。
临源县也有一条河,有一天李岚去地里烧麦秆,烧完走到河边,大家都以为她去洗手,结果扑通一下跳入河里,当时萧从默刚好放学,他听奶奶的话放下书包去叫李岚回家吃饭,看见这一幕也跟着跳进去。
捞出来后,一个没了生气,一个没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