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古代史 > 第七十四章 链条运输(第1页)

第七十四章 链条运输(第1页)

陈子壮见大家心情各异,於是说道:“新教材虽然编好了,但教这门课的人,可不一般。需要懂得文中所说的物理常识,知道农业耕种,明白日常器物的原理,不是一般只读四书五经的私塾老师能胜任的。该怎么办呢?”

议论声一下子停了,讲堂里陷入沉默。

是啊,道理讲得通,文章写得好,可谁来教呢?尤其是那些格物常识,普通的老师自己都搞不清楚。

陈子壮拋出了他的解决办法:“我们书院的学生,经过这次编写过程,对文中的道理都已经很清楚了。而且你们年轻有朝气,思维活跃,和蒙童的年龄差距比老学究们小,说话想法都更容易接近。我打算招募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空閒时间,去纺织工坊附属的蒙学学堂,轮流讲授这本《启智箴》,教学对象就是工坊里工匠们年幼的子女。”

“啊?我们去教小孩子,这合適吗?”

“工匠的子女,由我们来教,是不是有失身份?”

李德贤直接小声嘀咕:“这种琐碎的事情,会不会耽误我们考科举的正事?”

不少人微微点头,觉得教蒙童有失身份,也浪费时间。

陈子壮把大家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凡是报名的志愿者,一天大约授课两个时辰。累计授课满十天的,可以获得和我,在这书院静室里,一对一请教四分之一时辰的机会。学业上的问题、人生的困惑、经义的疑难、世事的烦恼,都可以问。名额有限,以司务司记录的教学签到时间为准。同时,司务司还会另外提供定额的授课补贴,按授课天数发放。”

眾人顿时不说话了。

想要请教机会的,想要补贴的,各取所需,不再犹豫。

之后,一张崭新的告示贴在书院外。

招募《琼林启智箴》教授志愿者启事下方细则清晰,包括授课地点、时间安排、记录方式、以及“累计授课满十日,凭记录可享夫子一对一学业指点一刻钟。限额十五名,按授课完成次序为准。另附每日授课资费二十文。”

学子们围拢著,议论声鼎沸。

林承曜挤在人群中,仔细看完告示,深吸一口气,对身边同伴低声道:“虽不甚认同其去教匠户子弟,更不喜其中杂糅夷狄之说,然能与夫子当面论学解惑,此机万不可失。即便只为论辩,也值此一行!”

不远处的迴廊下,陈子壮负手而立,静静地看著布告栏前的喧闹。费尔南多站在他身侧。

“著书立说,易。”陈子壮望著那些签下名字的年轻身影,意味深长地说,“知行合一,难。此策核心在观其心性,察其为人处世之真实。费先生,可愿閒暇时,亦为这些『先生们,指点一二文中格物之细节?”

费尔南多脸上露出欣然之色,用力点头:“乐见其成!陈大人!此亦是传播理性之光,善莫大焉!”

他隨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过我的官话,还是不好。孩子们听不懂,先生们也可能听不懂。可时常来找您学习官话吗?毕竟只有您懂得我家乡语言。”

陈子壮微笑頷首:“隨时可来。教学相长,汝之官话精进,於我书院亦是大益。”

……

总会之前和陈阿茂谈的也有了初步结果。

陈善长看著陈德芳带回来的第一批十担焦炭样品,以及赵老炉验看后写的“上品”两个字,眉头却並没有鬆开。

“阿茂这一家,太少了,根本不够支撑整个冶铁坊。必须找到更多的货源。但每多找一户人家,风险就大了十倍,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

陈德芳点头:“会长考虑得对。可是眼下,我们又该怎么做?”

“你亲自去办。”陈善长打断他,“通过阿茂这条线,让他偷偷去联繫。选人的標准不变。另外,必须能和沙贝陈家,或者我们信得过的中间人,扯上点可靠的关係,比如远房亲戚、同乡老友都可以,只找最可靠、最急需用钱的,寧愿少找也別找错,先扩充一两户试试。对外就用『给家主府上和商会內部日常用度,找点好的家用炭当藉口,条件、流程跟阿茂的一模一样。记住,单线联繫,新找的人只接触阿茂和你陈德芳,由阿茂私下里引荐、担保。新找的这几户之间互相不认识,更绝对不能知道焦炭最后送到了哪里!”

陈德芳吸了一口冷气:“会长,这链条一长,万一走漏了消息,可怎么办?”

陈善长猛地一拍桌子,眼神锐利:“没有万一!德芳,这件事全权交给你办,人选一定要精挑细选,住的地方要分散开。要是你这个环节出了差错,即使七公是副会长,你也脱不了干係!”

三日后的夜里,子时。佛山城西五里外,废弃的土地庙在昏暗的月光下只剩半堵破墙,四周是半人高的荒草和模糊的树影,虫叫声此起彼伏,更显得死气沉沉。

一辆不起眼的骡车,静悄悄地停在破庙后面的阴影里。

陈德芳亲自坐在赶车的位置上,警惕地观察著四周。

另一个商会的心腹伙计,默不作声地站在车边。

过了一会儿,远处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一个黑影吃力地推著一辆堆满柴草的独轮车,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正是陈阿茂。

没有客套话。

陈德芳跳下车,伙计默契地迎上去,两人一起动手,快速地把独轮车上的柴草捆搬开,露出中间几个鼓鼓囊囊的特製厚草袋。伙计手脚利索地把草袋搬上骡车,迅速用准备好的普通柴草盖好。

陈德芳把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塞到阿茂手里,低声说:“数数。”

阿茂的手在发抖,借著微弱的月光,摸著布包里硬邦邦的银锭,大致掂了掂分量,就赶紧点头:“够了!谢谢芳哥!”

陈德芳拍拍他的肩膀,低声嘱咐:“快回去!一切小心!”

阿茂推起空了的独轮车,身影很快消失在芦苇丛的黑暗里。

陈德芳和伙计也立刻赶起车,沿著荒凉的小路,静悄悄地离开,马蹄和车轮都包著厚布,只发出闷闷的轻微声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