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古代史 > 第三十九章 知行合一(第1页)

第三十九章 知行合一(第1页)

待陈邦彦准备起身发言,却有数人比他更快一步。

张鹤伦登时起身补充:“陈兄说得对。《武经总要》也说:『营垒之制,壕堑之设,皆有定法。筑营垒、挖壕沟,深浅宽窄,如果没有统一尺规精確测量,全凭眼睛看,肯定深浅不一、宽窄不同,乱七八糟,容易被敌人钻空子。夫子所讲『谨权量,审法度,实在是安营扎寨、防守御敌的关键。”

一位旁听、曾在明军中待过的队正也瓮声瓮气感慨道:“嘿!怪不得我以前在官军里头,报战功时斩首数总能多报几个。缴获的东西也常对不上数。要是都能像夫子说的,一颗首级记一颗,缴获多少记多少,时间地点人物都写清楚,哪来那么多糊涂帐!这法子好!”

张家玉沉吟一会儿,慢慢开口:“夫子用圣人之言,阐释格物新义,融通阳明公『知行合一之旨,学生佩服。精確测量、系统记录,確实是辨明事理、破除欺骗的根基。比如地方收税交粮,如果度量衡混乱、记录含糊,小吏必定从中舞弊、盘剥百姓,弄得民怨沸腾。这『格物之基础,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实是把『致良知用在政务上的正途。”

陈邦彦目光炯炯,试图调和不同看法:“承曜兄所顾虑的感悟天道、追求中和境界,確实是大道,也是阳明公心学所重视的。但感悟如同镜水月,需要坚实根基托举。就像《中庸》讲『致中和,但如果不能精確测量四季冷暖变化、万物枯荣时节,详细记录,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致?又如何能『和?《中庸》也说『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尽精微三个字,非靠精確测量、明察秋毫不可得。夫子的方法,正是通过『尽精微来达到『致广大、体悟『中和所必不可少的阶梯,也是『知行互相助益的体现。”

李德贤脸上仍带著困惑,怯生生地问:“夫子所说的,似乎也符合圣贤教导。但我们读书人进修德业,应当以经义为主,这类测量记录的事情,是不是该由工匠、小吏去做?如果我们这些学子沉迷这些,恐怕耽误科举正业,辜负圣贤教诲。”

陈存中则皱紧眉头,努力理解,问出了最直接的问题:“夫子,我大概懂了量长短要用准尺,称米粮要用准秤,看时辰要看沙漏日头。可像您说的看星星转圈、看石头摇摆,还要拿本子记得那么仔细,有啥大用处?能帮咱们多杀几个海盗吗?夫子,学生愚钝,还望夫子能够解释学生的疑惑。”

陈子壮看著台下各异的神色,心知这是认知转变的关键,他语重心长,逐一回应。

“德贤担心学业,可以理解。但《大学》八目,格物是第一位。阳明公说:『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便已知得格物。这哪里是匠人的事?『格不明白,事物的道理不清晰,那么『知必然不真实,知不真,那么『意怎能诚?『心怎能正?『身怎能修?科举策论,如果只会空谈道理,不探究实际,终究误国。精確思维,系统认知,正是正心诚意、修身明理的根本功夫,也是把『致良知贯彻於实学的途径。这不是偏离正途,而是夯实正途的基础。”

“存中问得好!阳明公讲『在事上磨练。今天所学观测记录的方法,是『格物的『行,就像你练武的『扎马步。马步不稳,根基不牢,就算有精妙招式,上阵也是拳绣腿,终会被打倒。观测记录,看似麻烦,实际上是锻炼『求真的眼光和『严谨的內心。这样的心和眼,用在战场上,就是明察秋毫的能力。海盗狡猾,行踪不定,如果不能精確观测他们的船位、点清他们的人数、测算他们的船速,仔细研究他们火器的射程威力,光凭一腔血气之勇,怎能预料敌情、克敌制胜?这就是把『格物的基础用於『致用,也是『知行合一在保卫家乡百姓中的体现。”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感慨道:“万物运行,自有其不变规律。这规律不是圣人凭空断定,不是我们內心胡乱猜测,而是蕴藏在天地之间,显现於精確观测所得到的事实中。阳明公提倡『心即理,但这『理必须在『事中去寻求。格物的方法,从精確测量开始,成於求证实在,归於求得真知。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心中迷惘虚妄,逐渐接近事物的真实道理。这不是微不足道的技艺,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真正根基,也是將『致中和贯彻於天地万物的必经之路。”

陈子壮环视讲堂內一张张或恍然大悟、或陷入沉思、或仍带困惑的面孔,深知思想转变不是一天能完成的。

“今天的討论,关係到认知的根本、知行的本源。诸位质疑问难,都是格物道路上的明灯:林生承曜之疑,关乎感悟大道之本;张生鹤伦、陈生运之见,关乎知行合一在行伍中的应用;张生家玉之思,关乎治理国家的致用;陈生邦彦之论,关乎精微与广大的调和;李生德贤之虑,关乎读书人进修之路;陈生存中之问,关乎保家卫国的实际。都珍贵无比。”

“因此,课业如下:诸位合力,仿照《论语》问答体例,辑录今天讲学的精华、诸位质疑问难以及为师解惑的话,务必保存真实,展现爭鸣,题目为《琼林格物问对·卷一》。这篇文章收藏在书院,凡我书院学子,都可借阅学习。”

他起身,袍袖轻拂:“课业暂告一段落。但格物之路,要从脚下开始,在日常中践行。这数日內,若有疑问,可隨时到书院或陈府找我探討。数日后,我將启程去顺德、佛山等地考察,这也是『致知在格物、『知行合一在经世致用上的实践。等回来时,再与诸位共同探求新的內容!”

说完,陈子壮离开讲堂。

待陈邦彦准备起身发言,却有数人比他更快一步。

张鹤伦登时起身补充:“陈兄说得对。《武经总要》也说:『营垒之制,壕堑之设,皆有定法。筑营垒、挖壕沟,深浅宽窄,如果没有统一尺规精確测量,全凭眼睛看,肯定深浅不一、宽窄不同,乱七八糟,容易被敌人钻空子。夫子所讲『谨权量,审法度,实在是安营扎寨、防守御敌的关键。”

一位旁听、曾在明军中待过的队正也瓮声瓮气感慨道:“嘿!怪不得我以前在官军里头,报战功时斩首数总能多报几个。缴获的东西也常对不上数。要是都能像夫子说的,一颗首级记一颗,缴获多少记多少,时间地点人物都写清楚,哪来那么多糊涂帐!这法子好!”

张家玉沉吟一会儿,慢慢开口:“夫子用圣人之言,阐释格物新义,融通阳明公『知行合一之旨,学生佩服。精確测量、系统记录,確实是辨明事理、破除欺骗的根基。比如地方收税交粮,如果度量衡混乱、记录含糊,小吏必定从中舞弊、盘剥百姓,弄得民怨沸腾。这『格物之基础,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实是把『致良知用在政务上的正途。”

陈邦彦目光炯炯,试图调和不同看法:“承曜兄所顾虑的感悟天道、追求中和境界,確实是大道,也是阳明公心学所重视的。但感悟如同镜水月,需要坚实根基托举。就像《中庸》讲『致中和,但如果不能精確测量四季冷暖变化、万物枯荣时节,详细记录,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致?又如何能『和?《中庸》也说『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尽精微三个字,非靠精確测量、明察秋毫不可得。夫子的方法,正是通过『尽精微来达到『致广大、体悟『中和所必不可少的阶梯,也是『知行互相助益的体现。”

李德贤脸上仍带著困惑,怯生生地问:“夫子所说的,似乎也符合圣贤教导。但我们读书人进修德业,应当以经义为主,这类测量记录的事情,是不是该由工匠、小吏去做?如果我们这些学子沉迷这些,恐怕耽误科举正业,辜负圣贤教诲。”

陈存中则皱紧眉头,努力理解,问出了最直接的问题:“夫子,我大概懂了量长短要用准尺,称米粮要用准秤,看时辰要看沙漏日头。可像您说的看星星转圈、看石头摇摆,还要拿本子记得那么仔细,有啥大用处?能帮咱们多杀几个海盗吗?夫子,学生愚钝,还望夫子能够解释学生的疑惑。”

陈子壮看著台下各异的神色,心知这是认知转变的关键,他语重心长,逐一回应。

“德贤担心学业,可以理解。但《大学》八目,格物是第一位。阳明公说:『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便已知得格物。这哪里是匠人的事?『格不明白,事物的道理不清晰,那么『知必然不真实,知不真,那么『意怎能诚?『心怎能正?『身怎能修?科举策论,如果只会空谈道理,不探究实际,终究误国。精確思维,系统认知,正是正心诚意、修身明理的根本功夫,也是把『致良知贯彻於实学的途径。这不是偏离正途,而是夯实正途的基础。”

“存中问得好!阳明公讲『在事上磨练。今天所学观测记录的方法,是『格物的『行,就像你练武的『扎马步。马步不稳,根基不牢,就算有精妙招式,上阵也是拳绣腿,终会被打倒。观测记录,看似麻烦,实际上是锻炼『求真的眼光和『严谨的內心。这样的心和眼,用在战场上,就是明察秋毫的能力。海盗狡猾,行踪不定,如果不能精確观测他们的船位、点清他们的人数、测算他们的船速,仔细研究他们火器的射程威力,光凭一腔血气之勇,怎能预料敌情、克敌制胜?这就是把『格物的基础用於『致用,也是『知行合一在保卫家乡百姓中的体现。”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感慨道:“万物运行,自有其不变规律。这规律不是圣人凭空断定,不是我们內心胡乱猜测,而是蕴藏在天地之间,显现於精確观测所得到的事实中。阳明公提倡『心即理,但这『理必须在『事中去寻求。格物的方法,从精確测量开始,成於求证实在,归於求得真知。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心中迷惘虚妄,逐渐接近事物的真实道理。这不是微不足道的技艺,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真正根基,也是將『致中和贯彻於天地万物的必经之路。”

陈子壮环视讲堂內一张张或恍然大悟、或陷入沉思、或仍带困惑的面孔,深知思想转变不是一天能完成的。

“今天的討论,关係到认知的根本、知行的本源。诸位质疑问难,都是格物道路上的明灯:林生承曜之疑,关乎感悟大道之本;张生鹤伦、陈生运之见,关乎知行合一在行伍中的应用;张生家玉之思,关乎治理国家的致用;陈生邦彦之论,关乎精微与广大的调和;李生德贤之虑,关乎读书人进修之路;陈生存中之问,关乎保家卫国的实际。都珍贵无比。”

“因此,课业如下:诸位合力,仿照《论语》问答体例,辑录今天讲学的精华、诸位质疑问难以及为师解惑的话,务必保存真实,展现爭鸣,题目为《琼林格物问对·卷一》。这篇文章收藏在书院,凡我书院学子,都可借阅学习。”

他起身,袍袖轻拂:“课业暂告一段落。但格物之路,要从脚下开始,在日常中践行。这数日內,若有疑问,可隨时到书院或陈府找我探討。数日后,我將启程去顺德、佛山等地考察,这也是『致知在格物、『知行合一在经世致用上的实践。等回来时,再与诸位共同探求新的內容!”

说完,陈子壮离开讲堂。

热门小说推荐

御灵真仙
不问苍生问鬼神御灵真仙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