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古代史 > 第三十七章 何为格物(第1页)

第三十七章 何为格物(第1页)

半晌。

张家玉缓缓起身,望著地图,沉默片刻,开口说道:“庞副总练的血泪见证、陈东主的亲口所言,都印证了这地图所言非虚,学生相信。学生张家玉,倒是有三点担心:

第一,泰西诸国船坚炮利,远超汉唐蒙元。他们的战船就在我们海外巡弋,海防之危已不是小事,而是迫在眉睫的心腹大患。

第二,看他们的做法,以商队开路,用战舰占岛,一步步推进,慢慢蚕食。今天占的是海岛,明天怎知不会盯上神州?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眼前之鑑。

第三,若他们拿著这种无坚不摧的利器,再与北虏(蒙古诸部)、东虏(建州女真)暗中联手,一个从海上来,一个从陆上攻,海陆夹击,东西並进,我煌煌大明,该如何应对?要怎么抵挡?”

他话音一落,满堂之人,无不悚然。

待眾人回过神来,又有数人发言。

陈邦彦长嘆道:“天地竟如此广阔!张騫凿空西域,郑和七下西洋,竟都未能窥见此寰宇全豹。典籍所载,不过沧海一粟。邦彦愚鲁,今日才知何谓井底之蛙。然此等虎狼强国环伺,我朝若仍沉醉於『天朝上国之迷梦,闭目塞听,拒新知如蛇蝎,恐怕灾祸不远!”

新晋武院学生陈存中眉头紧锁,他站起身,朴实的脸上满是困惑:“夫子,庞副总练,陈东主,俺听明白了,那些红毛黄毛是真厉害,船比楼还高,炮能轰塌城墙。可俺们沙贝,就巴掌大块地方,几百號人,枪也没几支,知道这些天大的事,又能咋办?俺就知道,海盗来了要拼命,保住了田,护住了家小,才有活路!”

某位队正也忧虑地说道:“对啊!知道红毛番的船炮厉害,可咱也造不出来啊!眼下最急的,不是琢磨怎么对付水汊子里那些打闷棍的海盗贼骨头吗?保不住家门口,知道天再大又有啥用?”

面对满堂质疑、震撼、忧思与困惑的目光,陈子壮神色从容,逐一回应。

对林承曜、李德贤等人,他严肃地开口:“圣贤之道,首重『格物致知。不知寰宇之大,不识强敌之真,何以『诚意正心?何以『治国平天下?闭目岂能塞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並非玩物丧志,而是保国保种之先声。《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望诸位深思。”

对陈存中等人,他认可地点头:“存中问得好!知天下大势,不是要妄自菲薄,正是要明確定位。沙贝虽小,然处此大爭之世,便如怒海一叶扁舟。只有知道风浪有多大,才明白要扎牢根、看清航向、借力乘风。保沙贝一地安寧,就是卫护岭南一隅。卫岭南一隅无虞,就是守住华夏一方水土。这便是『博识对於沙贝的价值。”

对张家玉、陈邦彦等人,他讚许地说道:“元子深忧,令斌远虑,都是金玉良言。泰西东渐,其势已如潮涌,不可阻挡。因此我琼林书院,开设『博识以开眼界、『格物以究其理、『致用以求其法。『忠国家、『敬圣贤之大义,正在於守护乡土,学习他人之长,自强不息。这不是一日之功,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沙贝就是我们积跬步的起点!”

他环视全场,总结道:“今日此图此论,不是为了炫奇,也不是为了恐嚇,而是要撕开蒙昧之幕,看清真实世界。望诸位铭记:眼界决定格局,认知指引行动。沙贝之安,靠將士用命,也靠我们能否睁眼看世界。”

课业已毕,余波未平。

陈子壮布置道:“今日之论,波澜叠起。诸生质疑问难,都切中要害。应当仿《论语》体例,如实辑录讲学精要、诸生问答,如林承曜之疑、李德贤之惑、陈日昌之证、庞嘉胤之鑑、张家玉之警、陈邦彦之思、陈存中之问、以及为师解惑之言,题为《琼林博识问对·卷一》。此文存於书院,凡我学子,皆可借阅研习,薪火相传。务求真实,彰显百家爭鸣之意。明日,我开讲『格物第一课,探究万物之理,望诸位前来倾听。”

眾学员肃然领命,心潮澎湃。

……

翌日。

陈子壮端坐讲席,面前不再是宏大的世界地图,而是整齐摆放著木尺、秤桿、几枚大小不一的砝码、一架简易沙漏,以及一个日晷的缩小模型。

所有学员、旁听军官,目光都聚焦在这些看似普通、却又透著几分陌生的器物上。

“昨日我们观寰宇之大,开眼以见世。”陈子壮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台下,“今日我们究万物之微,格物以致知。阳明公曾说:『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可这『物究竟在何处?我们又该如何『格它?”

他稍作停顿,指向面前那些器物:“格物致知,首重什么?不是空谈感悟,不是虚论心性,而是精確度量,求实为本。这是我们脚踏实地之始,破除迷障之基。所以今日格物第一讲,便是讲格物的基础,也就是测量,与万物运行之序。”

他拿起一柄標准的木尺,木纹清晰,刻度分明:“这是做什么的?度量长短。可如果没有统一的標准,又怎能定准?”

他引经据典道:“《论语·尧曰》中说:『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圣王治国,首重统一度量衡,这是秩序的根本。”

“这是尺,十尺为一丈。”他以尺量了量案几,“但细微之处,需要更精微。所以有『分,是尺的十分之一;『厘,是分的十分之一;『毫,是厘的十分之一。”

他看向眾人,语气转肃:“分之下还能再分,务必求精求微。没有这套准绳,田亩就量不清,赋税就分不均,营造就会失准,军械就会参差,这都是乱象的根源。”

稍后,他拿起秤桿与砝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