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努力回想自己前世作为现代人的记忆。
上浆。
浆料的配方。
用聚合物增强材料。
填料。
润滑剂。
“对,关键就在这个环节。”陈子壮感觉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普通的织户,包括他请来的这些匠人,用的只是米汤、薯粉这类简单的浆液,仅仅是为了织布时纱线不容易断,效果很一般,织出来的布又粗糙又硬,还容易发脆、折断。
“如果我能把浆纱这门技术做得远远超过其他人,那就能造出超越这个时代的好布。”
想到这儿,他不再犹豫,铺开一张新的宣纸,拿起笔蘸饱了墨,一边思考一边写了起来。
……
基础浆料,可以选择木薯或者红薯淀粉浆。
这东西在岭南地区到处都是,很容易得到,成本低,不会引人怀疑。
这类穀物淀粉天生粘性不错,是很好的基础材料。
增韧剂,可以用动物胶,比如皮胶或者骨胶,来源广,也可以用鱼鰾胶,效果更好但比较贵。
填充剂,可以用很细的矿物粉,比如瓷土或者滑石粉,广东本地就有矿。
这东西是用来填满纱线纤维之间的空隙的,能增加纱线的重量和硬度,让织布更顺利。
润滑剂,可以用天然的蜡,最好是蜂蜡,或者植物油,但要解决油和水不相融的问题。
加了它,能减少纱线在织机上的摩擦,织布更顺滑,织出来的布手感也更好。
不能把原始的这三种原料直接交给工人操作。必须先把它们处理一下,要么做成浓缩的、稳定的“母液”,要么磨碎调配成均匀的“母粉”。
到时候,工人只需要按照定好的操作规程,把这种秘制的“母料”加到同样按標准配好的淀粉基础浆里就行了。
……
几天后,陈善长照常来匯报商会的收支情况。
等正事说完,陈子壮好像不经意地问起:“善长公,商会平常採购,有没有用木薯粉或者红薯粉来浆纱的织户?”
陈善长稍微有点意外,觉得老爷平时不太关心这个,但还是回答道:“回老爷,確实有。这两样东西比米、麦淀粉便宜很多,从琼州、雷州那边来的货不少,市面上供应很充足。质量嘛,各家磨的粉粗细不一样,要是挑那些信誉好的商人买,倒也还算稳定。老爷怎么问起这个?是咱们纺织坊那边要用浆料了吗?日常要用的粉料,我已经派人送到纺织坊了,难道是数量不够用?”他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家新开的纺织坊。
陈子壮脸色平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嗯,是的。作坊刚开张,用度心里得有个数。了解一下行情,以备不时之需。有劳善长公帮我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