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清末民间建筑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1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1页)

与此同时,琼林商会另一路精明能干的人,已带著早就准备好的、条理清楚、证据確凿的诉状文书,以及关键物证,快步走进了不远处的南海县衙大门。

隆昌布行二楼窗口,钱满仓那张胖脸露了出来,瞬间变得惨白。他嘴唇哆嗦著,看著楼下被押走的“混江龙”和刺眼的木牌,看著陈顺凛然的身影和激愤的人群,看著那箱晃眼的银子,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琼林商会这一番当街举动,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

人证、物证、查验文书、钱满仓管家与泼皮私下接触的旁证、诉状,连同汹涌的民意,一股脑儿全堆到了南海县衙的公案上。

县令朱光熙正端著茶碗听师爷说县学修缮款的事,门房就慌里慌张跑进来稟报:“老爷,不好了!琼林商会的人押著几个泼皮,抬著状子,在衙门外击鼓鸣冤!告隆昌布行钱满仓僱人欺诈、败坏商誉,外面围了好几百號看热闹的百姓!”

朱光熙手一抖,茶水泼湿了官袍前襟。他眉头紧锁:“琼林商会?告钱满仓?”

“升堂!”他放下茶碗,整了整衣冠,脸色沉了下来。

这事已经传得满城风雨,想压也压不住了。

更何况,被告是钱满仓,原告却是陈子壮家族所支持的商会。陈子壮虽被罢官在家,可他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在士林中声望犹存,他办的琼林书院就在本县,影响力不容小覷。朱光熙虽与陈子壮没什么交情,却深知此人不好惹,琼林商会敢这样大张旗鼓地闹,必定是有所倚仗。

公堂之上,气氛凝重。琼林商会请来的讼师口齿伶俐,將钱满仓如何僱佣“快刀刘”、“混江龙”等泼皮,指使他们买布后恶意损毁,再企图利用保固条款讹诈琼林、败坏其声誉的经过,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被押上堂的“混江龙”在琼林商会承诺不重罚並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后,当堂指认了钱满仓的心腹管家,並详细供出了作案过程。

物证如碎银、碱粉、偽造的布片、琼林的鑑定文书、保固凭证存根等一一呈上,证据环环相扣。

钱满仓被传唤到堂,面如死灰,却还强装镇定,百般抵赖,只说都是底下掌柜或管家自作主张,自己全不知情,甚至反咬一口说琼林商会诬告好人。

然而面对琼林商会准备得如此充分的证据,钱满仓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

尤其当那个被琼林商会暗中保护起来的匿名举报人作为关键证人被带上公堂,指认钱满仓的管家在特定时间地点交付定金、布置任务的具体细节后,钱满仓的管家当场腿软瘫倒,说话语无伦次。钱满仓本人也额头冒汗,再也编不下去了。

朱光熙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钱满仓!人证物证俱在,你还不从实招来!”

最终,在铁证和压力之下,钱满仓虽未亲口认罪,但他的管家当了替罪羊,当堂承认了自己“擅自做主,僱人陷害琼林商会”的罪行。

朱光熙当堂宣判:管家收监候审,隆昌布行赔偿琼林商会名誉损失及诉讼费用共计一百两银子,並要张榜公告,澄清事实,向琼林商会公开赔礼道歉!

儘管钱满仓本人没进大牢,但这场官司,隆昌布行输得彻底。钱满仓的名声也彻底臭了。“黑心奸商”、“下作小人”的骂名,牢牢扣在了他头上。

原先因为降价而对琼林略有微词的人,此刻也纷纷转向,痛斥隆昌无耻。

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

府前大街琼林布店门口,新贴出了一份措辞严谨、图文並茂的告示。

这份告示並未刻意渲染当日打斗扭送的混乱场面,而是著重讲述了“保固鉴查组”的老匠人如何凭藉多年经验与锐利眼光,一步步识破有人恶意偽造布匹损坏的痕跡。

告示中详细说明了商会如何严格依照凭证与规章行事,坚决维护保固制度的公正,更强调了琼林商会不畏权势、运用律法捍卫自身清白与商誉的决心。

在告示最后,一行加粗的大字格外醒目:“琼林保固,一诺千金,制度严谨,经得起任何考验!凡我琼林素雪布,品质保证,保固无忧!”

这份告示很快被抄录多份,分发至所有琼林商会加盟店铺的手中,並被要求张贴在店內最显眼的位置。

伙计们还需主动向每一位顾客讲解其中內容。

与此同时,琼林商会的伙计与货郎们也受贸易分会指派,將这场“打假保固”的胜利消息传遍了县城与周边乡村,引得眾人议论纷纷。

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而县学的生员们本就因陈子壮的缘故,对琼林商会抱有好感,日常也多穿素雪布製成的生员服。

这次事件中,琼林商会展现出的风骨与智慧,尤其是那份不惜一切捍卫信誉的决心,深深打动了这群读书人,与他们心中对“信义”的追求不谋而合。

没过几天,县学中几位才思敏捷的生员便联手撰写了一篇《琼林布赋》,誊抄后张贴在县学布告栏內,迅速在士子间传开。赋中盛讚:“琼林布,真乃布中君子!质地如雪般洁白,韧性似松柏长青。其所承诺的保固之诺,重如九鼎,坚如金石!纵有小人恶意构陷,鬼蜮伎俩,也丝毫动摇不了其诚信根基!若非秉持君子之德,怎能做到如此地步?我辈读书人,理当效仿其守信重诺、敬慕其真诚不欺!”

这篇《琼林布赋》很快便被有心人传到了陈善长耳中。

他立即派人重金求来原稿,请匠人精心装裱,悬掛於总会大厅最显眼之处。

同时,还將赋文內容印成小巧笺纸,隨著布匹赠送给一些有往来的乡绅文士。

一时间,“布中君子”、“金石之诺”的美誉,伴隨著素雪布本身洁白细密的优良质感,在文人圈中迅速传扬开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