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代岭南诗派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与实(第1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与实(第1页)

县城,“广发布庄”的后院小屋里,气氛有点僵。

布庄的秦掌柜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搓著手,一脸为难地看著对面的陈顺。

“顺老弟,不是我不想跟你干,”秦掌柜朝前面的铺子努努嘴,“你也看见了,对面『永昌那帮人,带头往死里降价,简直不要本钱了!我们这种小门小户,不跟著降,客人全跑光了。这两天,別说赚钱,一个子儿没进帐,还得倒贴伙计的饭钱和工钱!难,真的难啊!”

陈顺没碰那杯茶,只是平静地看著他:“秦掌柜,这样恶性降价,图一时热闹,能撑几天?他们家大业大赔得起,您这小本生意,能跟著赔多久?最后油尽灯枯的,是谁?”

这话直接戳中了秦掌柜的心窝子,他脸色更苦了。

“与其被人当枪使,跟著赔本赚吆喝,”陈顺身体往前倾了倾,语气诚恳,“不如跟我们琼林绑在一起,有钱大家一起赚。我们素雪布的名声、质量,您是亲眼见过的。您铺子里只要掛上『琼林素雪布的牌子,按我们的规矩卖,根据销量,我们每月给您返点,保证比您现在瞎折腾赚得多,还长久。您好好想想?”

秦掌柜眼神闪烁,明显心动了,但还是有顾虑:“那,永昌的钱掌柜他们那边?”

“您做的是自家的买卖!”陈顺打断他,“他们走他们的阳关道,您过您的独木桥。琼林的货,只给真心实意想一起发財的伙伴。您要是点头,明天就先给您送一批丙等布来,就按咱们说好的价!”

县城外,货郎们聚集歇脚的大车店院子里,陈顺找到了负责城南几条线的货郎头头“麻五”。

麻五敞著怀,露出精悍的肌肉,正蹲在石磨旁边抽旱菸。

“麻五哥!”陈顺笑著走过去,递上一桿新买的铜锅菸袋。

麻五抬眼皮看了看,没接,依旧吧嗒吧嗒抽著自己的:“顺哥儿,稀客啊。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陈顺顺势蹲在他旁边,“给您送財路来了。以后,您这条线上要的素雪布,尤其是好卖的丙等、丁等布,我们分会优先供给您,价格嘛……”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报了个数。

麻五抽菸的动作一顿,抬起眼认真看向陈顺:“哦?比给铺子的还低半成利?说话算话?”

“琼林商会,金字招牌!”陈顺拍著胸脯,“量大,优先!保证您和手下的兄弟们跑一趟,比往常多挣半吊钱!”

麻五咂摸了一会儿味儿,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一丝精明的笑,终於接过了陈顺手里的新菸袋:“成!顺哥儿是个痛快人!那就这么说定了!”

夜深人静,琼林商会总会深处,一间门窗紧闭、只点著一盏油灯的小帐房里,陈善长和总会的心腹老帐房黄先生,正对著桌上摊开的几份新契约和厚厚的帐本。

桌上那几份新写的契约,內容是把纺织坊的一部分织机“租借”给陈子壮名下的某个享有免税优待的田庄;还有將县城里两间铺面“掛靠”在那个田庄名下,“统一经营”。

墨跡还没干透,格式工整,盖著鲜红的印章。

黄先生的手指在算盘上飞快拨动,噼啪作响。

他一边对照著契约条款,一边翻动著记录“损耗”,即纱线、染料在运输存储中的“合理”损耗,还有“折色”,即部分实物税折算成银两的“合理”差价,以及“役夫工食”,即名义上为田庄僱佣织工支付的“合理”工钱和饭钱的明细帐册。

汗水顺著黄先生白的鬢角流下来,他都顾不上擦。

“会长,”黄先生指著帐册上最终匯总的那个数字,声音有些发紧,“按照杜粮长指点的法子,再结合陈老爷家优免田庄的名额,还有这些『损耗、『折色……这么算下来,帐面上该缴纳的商税,已经,已经『足够了。”

他看著那个数字,又瞥了眼旁边契约上“租借”、“掛靠”、“统一经营”的字样,带著不確定的语气问:“这,这真能行吗?这毕竟是赋税的大事啊!”

陈善长一直沉默地看著,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直到这时,他才缓缓开口,像是在说服黄先生,也像是在说服自己:“行不行,就看咱们这套『帐,做得有多『真,有多『滴水不漏了。”

他伸出手指,重重地点在那几份契约和帐册上:“记住,黄先生,这叫『合理规避,是照著粮长大人点拨的『门道走的。每一笔损耗,每一处折色,都要有凭有据,经得起『盘问。我们不是在抗税,我们是在朝廷恩准的规矩之內,为琼林商会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谋一条活路,一条能活得更好一点的路。懂吗?”

黄先生看著陈善长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再看向帐册上那个“足额”的数字,用力咽了口唾沫,重重地点头:“懂!老头子我明白了!这帐,我一定做得『真,做得『实!”

又看了黄先生做帐做了一会,陈善长才慢悠悠地背著手离开,回到议事厅的左厢房內,此时天色已晚,村里面不过只有一部分灯火,大多集中在沙贝村陈府附近。

返回书房,桌上正摊著一封刚拆开的信,是陈子壮亲笔写的。

陈子壮这些天一直在格物实验室和启明斋书房两头跑,忙得脚不沾地,陈善长不敢多打扰,两人连面都见不上,这才只好写信沟通。

陈善长一字一句仔细读著。信的前半段肯定了他最近处理降价、流言和捉拿贼人的几件事,说他“处置得当,稳字当头,尤其擒贼立威很有必要,安定了人心”。这让陈善长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信的后半段笔锋一转,写道:“然而,降价其实是下策。他们不惜血本地爭夺市场,好比抱著柴火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种势头怎么可能持久?我们琼林根基还不牢固,应该以不变应万变,稳固根本才是上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