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宝闻言,神色一喜,说道。
觉远点了点头,盘膝坐到石台之上。一旁的君宝落座而下,杨清对着君宝合十,两人相视一笑。
“经文全篇我只讲一遍,你能自悟几分,便是自己的造化。”
夜风穿院,觉远抬手,在青石板上虚划一道圆,像划开一轮水中月。
“我所修法门,出自天竺达摩祖师《楞伽经》,其中并非脱苦涅槃的圣谛,也不是说空及非空的中观之道,更不阐明缘起大义及诸法实相,我虽不明其意,故而只是熟读记诵,未曾想竟有强健身躯之效,闲来也传了一些给小徒君宝。”
“可惜半月前经书被人盗走,阁中连拓本都没留下。若要默写成本,又怕再遭贼手,如今只好把经文牢牢记在心里。”
杨清微微点头,暗忖:觉远师叔果真没有扯谎,是因经书失窃受了寺规责罚。念头未落,觉远已口宣佛号,缓缓开讲。
“第一式,先学‘清风’。想象自己站在山巅,狂风卷松,你是风中的一缕清气,不与万物相争,只顺其势而走。呼吸时,吸如抽丝,呼如抛线,绵绵不断……”
杨清闭眼照做,初觉胸口发闷,忽觉背后有一股极柔之力,自尾闾沿脊而上,过玉枕,至眉心,霎时眼前微亮,仿佛月光透入颅顶。
随即,两肾之间忽地一暖,似春泉落进久旱的井底,溅起微不可闻的涟漪——那口空寂了数月的丹田,像干裂田地忽逢细雨,顷刻松活起来!
杨清暗叹,这路奇异心法竟真能聚气生劲!数月苦熬,今日终见活水源头!一时间,狂喜如潮,却又不敢妄动,唯恐惊散了这来之不易的春泉。
觉远的诵念之声在风里继续:第二式,唤作‘明月’。
气行至此处,须似月照寒潭,不搅水波,却映万象。
你们把意念放在双眉之间,再缓缓下沉至脐下三寸,如月沉水底——
第三式,松涛——山风起时,万松怒号,枝干摇而不折,针叶颤而不脱,靠的不是硬撑,而是顺势卸力。
人身亦有百骸,若能以骨为干,以筋为弦,以气为风,则外力来袭,可化于无形……
觉远讲完“松涛”之后,并不停顿,抬手在石阶上又虚划第二道圆,与第一道圆交错,像两轮水中月叠在一起,清光微漾。
第四式:流云……第五式:回雪……第六式:朝阳……
话音起落,杨清已暗暗将六式口诀依次串起,犹如六条清溪汇成一河,脉络分明,一丝不乱。
而这条河,此刻正带着春雷般的震响,向四肢百骸奔涌而去。
在旁侧同听的君宝却早已背得颠三倒四,嘴里咕噜乱转,不知所云。
觉远见状,笑道。
“君宝,你只需前三式练熟,日后自可循序渐进。”
“是,师父……可弟子还是想全部记下。”
君宝赧然低头,抹了把汗,说道。
觉远莞尔,继续往下——第七式,名‘悬星’;第八式,名‘归元’;第九式,名‘空照’。
三式一气呵成,口若悬河,字字铿锵。
“悬星者,以百会为一星,悬于九天,周身孔窍皆作星光,呼吸之间,星光下注,遍照脏腑……”
“归元者,将前八式所聚之气,一并收入丹田,如万川归海,波澜不兴……”
“空照者,无内无外,无彼无此,身心两忘,唯余一点灵明,如月映空潭,潭空心亦空……”
杨清默诵九式,只觉句句如珠落玉盘,清脆分明;每一字落下,似在丹田中激起一道涟漪,九圈之后,湖面如镜,月色尽纳。
而一旁的张君宝早已满头大汗,口中兀自颠来倒去:清风明月松涛流云回雪朝阳悬星归元空照……回雪朝阳……悬星……唉,又乱了!
“你们可记全了这九式么?”
觉远收声,抬眼温声问道。
“弟子还是……还是只能记住三成。”
“弟子记住了九成。”
月色下,杨清衣袂无风自轻,飘逸俊郎,君宝却汗湿僧衣,像刚从水里捞出一般,好不狼狈。
觉远微露惊色,旋即合十低叹。
“杨清,我传法本意,在于强身护命;若他日你以之与人争斗,逞强好胜,便是违了我佛慈悲之旨。”
杨清垂首应声,心中却另有一番计较:若得此功,仗剑剪除凶邪,倒也算不得好勇斗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