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俭略略思忖,便道:“莫非是宝琴姑娘?”
香菱讶然:“四爷怎知?”
“呵,那声音不曾听过,近来又只薛家二房姑娘来了园子,除了她还能有谁?”
香菱便笑道:“方才见了宝琴姑娘,我才知什么叫绝色。老天,也不知汇聚了多少精华灵秀方才生出这般的姑娘来。”
绝色?薛宝琴?
李惟俭眨眨眼,想起剧中宝琴模样,只觉荒唐。忽而又想起,此间可不是剧中啊!
宝钗与剧中有七分相像,黛玉却只有三分相类。余下的二姑娘、探春、惜春等,无不与剧中相去甚远。
这般想来……嘶,莫非那薛小妹果然是绝色不成?
常言道‘饱暖思**欲’,李惟俭一路顺风顺水,如今事业慢慢铺展,一切都朝着他所希冀的情形发展。且如今这般年岁就已是二等伯,实在宜缓不宜急。
因是自打从青海回返,他便不免有些纵情声色。傅秋芳许是瞧着其身量莫说是十六,怕是二十也有了,这才不曾出言相劝。
甫一听闻那薛小妹是人间绝色,又品貌上佳,李惟俭不免动了心思。
虽如此,他心下却不急切,只瞧着香菱道:“难得有姑娘入了你的眼,既如此,往后不妨与琴姑娘多往来着。”
香菱便颔首道:“不用四爷说,我也要去寻琴姑娘呢。”
这一日再无旁的事儿,转过天来,香菱果然去了大观园里。先去寻了黛玉,黛玉极喜香菱这个弟子,言谈间便笑道:“如今可不好说我擅诗词了,新来的琴妹妹作起诗词好似信手拈来,又浑然天成。”
香菱哪里肯信:“师父可莫要哄我。”
“哪个哄你了?不信你瞧这四首。”
黛玉当即将昨日薛宝琴所作推给香菱瞧,香菱看罢只觉唇齿留香,字里行间的才情让其艳羡不已。
黛玉瞧其情形,就笑道:“你才学了多咱?有才情在,过上三两年,说不得连我都比不过你呢。”
香菱就笑道:“这话儿却是哄人了。我可是有自知之明,再如何,又怎能与师父比?”
黛玉俏皮道:“岂不闻青出于蓝胜于蓝?”
顽笑一阵,香菱又见识了宝琴‘招蜂引蝶’‘控鹤伏虎’之能,顿时惊奇不已。待下晌回返竟陵伯府,恰逢李惟俭回返,便叽叽喳喳围着李惟俭好一通念叨。
“四爷,琴姑娘才情连林姑娘都佩服呢。”
“嗯。”
“四爷,琴姑娘还有奇技,不拘是猫儿、狗儿,但凡飞禽走兽,招手既来,且好似能听懂琴姑娘说话一般。真真儿是玄奇!”
“嗯嗯。”
香菱观量李惟俭神色,见其只是盯着书册,便笑道:“也是奇了,这般奇女子,四爷竟不想着去瞧一瞧?”
李惟俭丢下半晌不曾翻动的书册道:“你才古怪,哪儿有鼓动老爷我去瞧旁的闺阁女子的?”
香菱便道:“姨娘就说过,四爷这般男儿,早晚会引得姑娘们蜂拥而至。与其让那不知根底的来了家中,我瞧着倒不如寻些知根知底的来,也免得来日家中鸡飞狗跳。”
李惟俭顿时哭笑不得,逮着香菱好一番抚弄,心下却愈发好奇,那薛宝琴果然是天仙不成?
往后几日,起初还只是香菱每日家在李惟俭耳边念叨,其后又多了个晴雯,只见过那宝琴一回,回来便赞叹不已。
饶是以李惟俭的心性,这会子也按捺不住好奇,听晴雯方才说完,起身负手往外便走。
晴雯眨眨眼,赶忙追问:“四爷这是去哪儿?”
李惟俭头也不回道:“见天在我耳边念叨,我倒要去瞧瞧,那宝琴还真是天仙不成?”
眼见其信步而去,晴雯与香菱尽皆无言。好半晌,香菱就笑道:“你瞧着吧,四爷回头儿一准也念念不忘。”
却说李惟俭一路自角门进得大观园里,负手转过玉皇庙,眼见到得沁芳亭前,遥遥便见一女子衣袂飘飘,挥舞衣袖,于是每一次挥舞便会洒下一片银铃般的笑声来。
那女子上身穿着银红**纹样镶领粉色断面交领长袄,下身是一袭朱红长裙,身形曼妙,看得李惟俭不由得放慢脚步。
他暗暗思忖,这是宝琴,亦或者是那十二个小戏子中的一个?
缓步靠近,这才瞧分明,随着女子挥舞衣袖,那溪中鱼儿便成群结队的一时往南,又一时往北。
行走间踢到石子,发出轻微响动,那女子猛然回首,入得李惟俭眼中,便见‘粉妆玉琢银盆脸,蝉髻鸦鬟楚岫云’,好一个绝色的小姑娘!
那小姑娘美得超凡脱俗,直把李惟俭看得一怔,随即便有一言涌上心头:我为檐上三寸雪……你是人间惊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