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在建康,因此不能确定王适安的心思,但如今收到王适安来信,便对王适安之心捉摸得七七八八。
哪有忠心的臣子一个劲增加自己手下兵员数量的?
答应王适安,便意味着他与王适安站在一处,背叛朝廷。
背叛朝廷对高门士族来说倒没什么,在他们看来改朝换代不过是由他们主持着把一家的东西送给另一家。
只是如今的顾氏并没有这样的底气,而且那一万徐州兵是他唯一的底牌,如此送出去未免可惜。
可若是不给,王适安未必不会来抢。王适安那般凶悍,他同样讨不了好。
顾约心情沉重,他微抿起唇,心想,不然就装病吧,就当他病重,已经不能向外界给出回应。先把此事拖下来,届时再视情况而动。
正要叫医师来安排装病事宜,外间忽然又响起一道声音:主公,陛下来信!
顾约:?怎么陛下也来凑热闹?
平时一个个把他当透明人,现在用得到他,就又想起来他了。
府中参军再次跑进,递来一封书信。
顾约拿过来拆封打开,视线落在上面。
他第一个想法是:
虽然传闻陛下不通文墨,但陛下的字还是颇为端正,自成风格,算是他见过的字体中的佼佼者。
顾约擅长书法,对书法极感兴趣,下意识品评了一番字体后,才开始关注内容。
和王适安所书不同,这封信直入主题,要求他出借兵权给王适安。
重复读了一遍确认没有看错,顾约微怔,感到有什么东西超越了他的认知。
陛下竟然为王适安说话?
就连他也看得出王适安觊觎帝位,陛下总不至于连这都察觉不出来。
就算陛下对此毫无察觉,庙堂诸公也会有人进行提醒。
总之,陛下一定是有足够条件知道王适安之心的。
那
顾约脑中灵光一闪,敛目自语:游鱼贪食,钓者诱之1所谓的钓者,正是陛下啊。
,
而王适安得知檄文内容后,只是很平静地要求崔衍昭以后离谢启远点。
王适安表示谢启写出来的那些情节有鼻子有眼,一定都是亲身经历,这种经历太丰富的人不适合接近,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崔衍昭:如果他替谢启解释了,王适安肯定会抓着他问他都是哪来的经历。
还是委屈一下谢启吧。至少王适安肯定不会盘问谢启。
檄文自然地传到卫衍手里。
那些跟随的大臣们已经看过了上面的内容,紧张地站在厅堂两旁,个个神经紧绷,随时准备着在卫衍爆发的时候逃跑。
平时犯了错被打也就认了,但要是因为别人的问题而挨打,未免太过冤枉。
卫衍展开写着檄文的绢布,阴沉的目光一列列扫过上面的字迹。
一般的檄文不过针对被讨伐者个人,而这篇檄文偏偏牵连到了他的父母兄弟,但并没有贬低,而是挨个夸了一遍。
他的父亲英明神武,母亲温柔贤淑,兄长天人之姿,幼弟聪慧敏捷。
这倒都是事实。
将他的父母兄弟夸过之后,檄文终于讲到了他。
檄文中说,他从小因貌丑遭到母亲嫌弃,被阿兄嘲讽,被弟弟挖苦,全家上下虽都是他血脉相连的亲人,却无一人喜欢他。
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