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熟门熟路地把他带到卖杂粮糕的摊位前。摊主是个胖胖的大婶,她一边熟练地给上一位客人装袋,一边看着刚走过来的姜楠和陈云生,热情地问着:“要什么味的?”
“阿姨,要两块,一块红豆的,一块原味的。”姜楠边说边付款。
大婶应了声,然后利落地夹起两块油亮的杂粮糕,包好递了过来。
姜楠接过两份杂粮糕,抬头看着陈云生:“红豆的甜一点,原味的就是米香,你想试试哪种?”
陈云生看着姜楠亮晶晶的眼睛,试探着问:“你想吃哪个口味?”
“我——要吃原味的,”姜楠把加了红豆的那份递给了陈云生,“小心烫啊。”
“谢谢。”陈云生接过那块还冒着热气的糕点,学着姜楠的样子有些谨慎地咬了一口。
软糯的口感,混合着红豆沙的绵密清甜。简单,却有一种扎实的温暖,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片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厚实大地,沉稳而具体,没有虚幻。
“怎么样?”姜楠期待地看着他。
“很——特别。”陈云生斟酌着给出了答案,然后又咬了一口。他细细品味着这份陌生的、属于姜楠过往记忆的味道。
听见他还算中肯的回答后,姜楠就毫无形象地吃了起来。
陈云生看着她这副不算文雅的吃相,惊讶之下产生了一点兴致——吃相和睡相是两样很私密的事情,即使是亲密者之间也会有所保留,但看起来她好像不打算对他有所保留了。
而吃得专心的姜楠终于感觉到了他过于专注的目光。她尴尬地冲他笑了下,然后立马收敛了一点,细嚼慢咽起来。
“你高中经常吃这个?”陈云生试图用聊天掩饰刚才那一瞬间的恍惚。
“嗯,”姜楠一边吃一边指着不远处一栋建筑的轮廓,“看见没?那边就是我高中。晚自习下课,饿得受不了,就跑来买这个。那时候和同学经常是一边吃小吃聊天,一边走回家。”
她的话语里带着对青春的怀念。陈云生安静地听着,忍不住开始想象十几岁的姜楠,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穿梭在这条热闹的街上,为一块热乎乎的杂粮糕而满足的样子。那个画面和他所熟悉的充斥着精英教育和严肃规矩的青少年时代不太一样。
这一刻,他似乎通过这块小小的糕点,触摸到了她生命中他不曾参与过的鲜活而温暖的那一部分。
随后,两个人就这么站在喧闹的夜市街头,分享着简单的食物,聊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等吃完糕点,姜楠又给他买了杯果茶,说是解腻。陈云生没有表现出抗议的态度,他良好地接受了姜楠给他的一切。
他只在很小的时候跟着奶奶逛过集市。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再是觥筹交错的应酬,也不是孤身一人的简餐,而是和喜欢的人一起,走在最寻常的街道,感受着一种平淡却真实的生活。
而对姜楠来说,看着这个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男人,此刻略显笨拙却又认真地在夜市里陪她吃着几块钱的小吃,也是一种很新奇的经历——但她无比祈求,不会把陈云生肚子吃坏。
之后,两个人又在夜市里逛了一会儿。姜楠如同一个尽职的导游一样,给他介绍着各种小吃。陈云生大多数时候只是看着,偶尔在她极力推荐下尝一小口,然后给出诸如还不错、味道独特一类的评价,惹得姜楠直笑。